拿到包括牛津大學在內全英五所名校的錄取通知書,19歲武漢男生陳泓列給自己送了一份最佳禮物。在家長眼里,兒子沒有什么特別之處。“如果在國內,兒子最多能考上武漢大學或者華科大。”昨日,回漢度假的陳泓列和媽媽接受了記者采訪。
出國前成績中等
陳泓列目前是英國一所私立寄宿高中學生。2011年9月,就讀武漢二中的陳泓列選擇出國留學。“在國內,兒子成績中等,高考目標頂多是武大、華科大。”陳泓列的媽媽何女士說。
當初送兒子出國留學,何女士并未做太多考慮,只是因為兒子說了一句“媽媽,我好累!”她稱,在省示范高中就讀,周圍尖子生很多,兒子的成績排在年級200名開外,學習壓力很大,幾乎天天熬夜,身心俱疲。在朋友的建議下,她選擇了送兒子出國。沒想到,兩年后,兒子一口氣拿到五所英國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大大出乎何女士意料。
“三板斧”脫穎而出
今年4月,陳泓列收到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大學、謝菲爾德大學、倫敦大學、布里斯托大學五所英國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其中牛津大學給了他本碩連讀的機會。根據2013年泰晤士報全球大學排名,牛津名列榜首,其他幾所大學也是全英排名前20的名校。
陳泓列說,自己征服名校的“武器”是“三板斧”:數學、高等數學、物理。
他告訴記者,國內高中開齊高考課程共有9門,文理分科后也有6門。在國外高中,每名學生選修4門課程即可。陳泓列毫不猶豫地選修了數學、高等數學、物理、化學。“跟外國同學相比,這幾門算是我的強項。”他笑稱。
按照英國大學招生條件,學生只需提供3門學科的成績。留學兩年,陳泓列的數學、高數、物理成績均在全A以上。牛津大學和帝國理工大學競爭格外激烈,兩所大學單獨舉行了招生考試,陳泓列又拿到2個A+和1個A。
陽光男孩原本內斂
記者面前的陳泓列很健談,笑容陽光。但何女士告訴記者,兒子最大的變化莫過于他的性格變得開朗了。出國前,陳泓列是一個內斂,一頭扎在學習上的勤奮生。“出了國,我逼自己往人堆里扎。”陳泓列說,剛出國時上課,老師講的大部分聽不懂,心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這所寄宿高中,陳泓列獨自住一間寢室,沒有宿友幫忙練口語,他鼓起勇氣敲開其他寢室,找英國同學聊天。聊音樂、聊足球,加上連比帶畫,陳泓列很快和外國同學打成一片。半個月后,陳泓列的聽力和口語能力突飛猛進,課堂上也逐漸適應。
“在國外,只要你放得開,適應起來并不難。”陳泓列表示,中國留學生走出自己的小天地,擴大人際交往是求學階段的必要過程。
國外的課堂氛圍很輕松,小班化教學,全班同學加起來只有10余人,學生圍坐在一起,一邊吃棒棒糖一邊做作業是很正常的事情。不過,學習上輕松不代表沒有升學壓力。和國內不同的是,國外大學不光看學習成績,也注重課外活動,“書呆子”不是大學想要的。
陳泓列把自己的課外活動安排得滿滿當當,他報了小提琴社團,加入羽毛球、游泳校隊。外國學生做事很認真,學習是學習,課外是課外,參加課外活動的時候絕不會惦記著考試或作業。在他們看來,課外活動跟學習一樣重要。
個性回答征服牛津考官
“一杯咖啡多少錢?”這不是在超市里購物,而是陳泓列參加牛津大學面試時,考官給他出的試題。
考官想聽到的絕不會是“×元”這樣的回答。陳泓列說,自己事先做了功課,了解外國大學招生的規則:你的回答越有個性,越能體現思維能力,就越對考官的胃口。
牛津大學的考試分筆試和面試,面試分三場,儼然車輪戰,面對不同考官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斟酌答案是其次,首要的是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考官一定要面帶微笑,表現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