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絕對是對所有孩子和家長的一次考驗,在這場考驗中如何才能打贏心理戰,日前本報記者采訪了南京金陵中學心理輔導老師、南京市心理學科教學帶頭人宋華老師,請她來為即將高考的學生和家長就心理問題把把脈、開個方。
考生高考心理調適指南
心理問題一:“高原現象”
表現:原先已經記住的定理、定義、公式、概念等回憶不起來了,越復習越糊涂,感覺到什么都不會了,心理學將這一現象稱為“高原現象”。
原因:高原現象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每個考生的學習方法,學習成績與心態不盡相同,造成高考復習階段出現的高原現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樣。考生要針對高原期的產生原因有的放矢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解決。
(1)有些考生出現高原現象是由于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造成的。
高三下學期的學習是相當緊張的,不少考生日以繼夜,題海戰術、無論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很疲勞。生理疲勞與心理疲勞積累到一定時間就會產生高原現象,感覺自己再怎么使勁也上不去了,越學越糊涂。
(2)有些同學沒有根據復習的內容和進度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與策略。這樣也會造成高原現象,在高考復習的不同階段,復習內容不一樣,學習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越是臨近復習后期往往需要知識上的綜合,要力求把知識融匯貫通,這就需要加強分析綜合能力的運用。
(3)有些同學題做得過多也做得過亂。不僅做老師布置的卷子,而且買來很多卷子做,做得昏頭轉向,對于這種情況,考生就要集中精力和時間做老師布置的卷子,精力集中,心平氣和做老師布置的東西,就會逐步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習成績。
對策:“高原現象”是高考復習中普遍存在,嚴重影響考生復習的進度和效果。其實復習中的“高原現象”并不可怕,它只是黎明前的黑暗,只要鍥而不舍、用頑強的毅力克服這種暫時現象,“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會很快到來。
一位清華大學的高才生以自己切身的經歷對高中學生建議:“許多同學在高三下學期時都會經歷那樣一個階段,無論怎么學,成績都上不去,似乎沒有任何進展,甚至越學成績越差,這時候只有一個辦法:挺住!能挺多久就挺多久,最終就會看到轉機和希望!”的確,此時不僅是復習進展程度的競爭,更是毅力和耐挫能力的競爭!能挺過去這一關,你的復習自然地會從“糊涂”走向“明析”。
心理問題二:厭學情緒
表現:許多考生往往前階段都能奮力拼搏,可一到接近高考時,便有些泄氣:“真后悔當初沒有好好用功,事到如今即使再使勁也夠嗆了。”有位高三的同學說:“我不知道為什么,每次一到關鍵時刻,我就想躺倒不干了,我平時學習都很努力,可現在快要高考了,我卻不想看書了,我初三時也是這樣,我真的要絕望了!我也說不清楚這是為什么,我真的好累,我覺得自己快要人格分裂了!”
對策:(1)重新定位,將自己定位在比較客觀的位置上。對成績不能主觀強求,要將奮斗的過程與結果分離,也就是重視奮斗過程,淡化考試結果。
(2)不要在臨近決戰的時刻為自己尋找失敗的借口。不要認為自己是厭學,而不是學不了。更不要害怕失敗,因為害怕失敗本身就是導致失敗的重要原因。
(3)用實際的學習行動去防止心理的勞累。有些同學說是想躺倒不干了,但并非是處于內心的真實想法。是非常想戰勝自己的一種借口,但有時在行動上又不積極或比較被動。因此我覺得這類同學現在最關鍵的是不要想得太多,而應實際動手干,用自己實際的行動去防止心理的勞累。
最后,也應多看到自己的長處,多看到自己的進步,在高考前這一關鍵的時刻,對自己有信心、多看看自己的長處和進步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問題三:浮躁、急躁
表現:在學習時沉不下去、焦躁不安。復習語文時覺得要看數學,看數學時又覺得應做外語。浮躁的結果是什么?在情緒浮躁時所學習的東西沒有掌握,或者說是沒有真正的掌握,只是停留在表面,對以后所學的知識形成惡性循環。
原因:因為在學習時想不下太大的功夫,不利用較長的時間就取得大的收獲,好的學習效果。當這一愿望不能實現時就感到急躁、浮躁。
對策:對學習不能持急功近利的態度。學習知識來不得半點虛假,在具體的學習時間內,不能貪多求大,要學一點是一點,學得扎扎實實。這樣表面上看是慢的,實際是快的。(有一位班主任說:不是認識書上的字,就說明你掌握知識了)
心理問題四:打疲勞戰
表現:有的學生搞疲勞戰術,學習時間很長,特別是晚上搞到12點,甚至是一點、二點,搞得自己精疲力竭,第二天上課無精打采,上課時趴在桌上睡覺,這種疲勞煩躁的心情會使人信心減弱。
對策:(1)保證最基本的睡眠時間,不搞疲勞戰術。
(2)在高考前一個星期要調整好生物鐘。
考前時間安排參考:早上6點左右起床,認真學習4個小時,不要超過這個時間。中間每2個小時左右,要休息15分鐘到30分鐘。最好聽聽音樂,也可以在小區的花園里散步。但千萬不要做劇烈運動,因為劇烈運動后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到學習狀態。
中午要小睡一會兒,時間在半個小時左右為宜,不要超過1個小時。下午學習的時間不易過長,以2-3小時為宜。在吃晚飯前的這段時間,是最適合休息的時間,因為此時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可以散步、去超市購買簡單的生活用品。但千萬不能從事緊張的腦力勞動,打斗游戲或刺激的電視片都不要涉及,而幽默片、相聲小品等很適合在這個時間看看聽聽。
晚飯后放松半個小時到1個小時之間,可以和父母聊聊天,或幫忙做點簡單的家務,關于學習事情,什么都不要想。父母也盡量在這個時間避免和孩子交流考試的問題。晚上學習3個小時左右,其間注意力集中,保證學習質量。對于晚上學習效果特別好的學生,最晚也不要超過11點睡覺。
心理問題五:臨場發揮失利
表現:參加考試,不可能一帆風順。有的人可能出師不利,首戰受挫,第一科就考得不夠理想,有的人可能中途受阻。面對這種情況,容易產生消極情緒,而消極情緒對以后各科的考試極為不利。它會分散注意力、影響記憶、遏制思維、降低效率。
對策:(1)自我安慰法:我不會做,別人也不一定會做。“我難人也難,我易人也易”。不要攀比,樹立“發揮出自己的水平就是成功”的信念。即使失敗了,也不是定論,要自我安慰,否則會產生惡性循環,使整個考試一敗涂地。
(2)后面補償法:在一場考試中,告訴自己,前面的題不會做,后面的題來補償。在整個考試中,樹立前面科目損失了,后面科目來補償的思想。
(3)考試期間做到三不:不同別人對答案,不討論不會做的題,不找老師解題。決不能一失敗就灰心喪氣,要有恒心,要有鍥而不舍的精神,不管前面的學科考得如何,都堅持考到最后一科,最后一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