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際機場協會(ACI)的數據,今年三季度歐洲機場客運增長率放緩至5%。
這比今年二季度6%和一季度9%的同比增長率均有所下降。
ACI歐洲主管楊科維奇(Olivier Jankovec)說:“今年暑運的運行數據顯示,旅客增長勢頭雖然強健,但是趨勢正在衰減。”
楊科維奇將客運增長放緩趨勢歸因為機場容量、行業動蕩、油價高企以及航企合并等因素。
從具體數據來看,三季度歐盟各成員國客運增長率為4.6%,而非歐盟成員國的客運增長率達到6.5%。但是,非歐盟成員國在今年6-9月期間的客運增長率卻經歷了更大的下降。
雅典、維也納、米蘭、華沙、布達佩斯、馬耳他島、盧森堡、伯拉第斯拉瓦和塔林機場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客運增長。
然而,瑞典、英國和荷蘭的的客運增長率卻是歐洲地區最為弱勢的,分別為-0.1%、1.5%和1.8%。
年客運量在5百萬以下的小機場,卻比歐洲機場的平均客運增長率要高,達到了6.7個百分點。
今年三季度,歐洲前5大機場的客運增長率超過3.3%。
莫斯科、特拉維夫、基輔、凱夫拉維克、第比利斯、斯科普里和波德戈里察機場的客運增長率最為強勁。
今年9月,土耳其機場的旅客增長率只有0.4個百分點。ACI歐洲認為,造成土耳其機場漲勢疲軟的原因,是該國困難的經濟形勢影響到航空出行的需求
該份報告囊括了歐洲所有類型的民航客運航班,包括全服務航班、低成本航班以及包機航班。
楊科維奇評論說:“今年暑運高峰期的客運漲勢雖然強健,但是卻有所放緩。機場容量、行業動蕩、油價攀升以及航企合并等問題,均導致客運收益剎車現象凸顯。航空稅收、經濟蕭條等因素也對行業造成不利影響,這可從瑞典和土耳其的客運增長停滯中得以證實。”
談到英國脫歐之于歐盟關系這一從未間斷過的話題,楊科維奇說:“如果同英國的談判失敗的話,歐洲理事會曾宣布過相應的應變措施。展望未來幾個月,脫歐的風險似乎有所減弱。”
“實際上歐洲理事會已經正式澄清,將從2019年3月起提出措施,確保歐盟27國同英國的空中連接不受干擾——這確實令人寬慰。隨著英國也已采取類似態度,目前及未來預定歐盟27國和英國間航班的旅客,將不再有什么顧慮。”
“然而,歐洲理事會也明確說明,直到2019年12月才會采取應急措施。如果到最后期限仍未達成任何實質協議,到底會發生什么情況呢?這也給外界留下了一個大大的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