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10月15日出生于杭州一戶普通人家的馬云。上中學時對英語有興趣,星期天的時候經常到西湖邊找老外用英語聊天。
從初中到高中,馬云幾乎包攬了大小英語考試的年級第一名,但他偏科嚴重,其它的科目都很差。第一次高考,他的英語成績是全年級第一、數學是倒數第一。
在父親的鼓勵下,馬云參加了他的第二次、第三次高考,1984年他終于考上了杭州師范學院英語專業。畢業后,他成了一位大學英語教師。
1995年,作為“杭州英語最棒”的人,馬云受浙江省交通廳委托到美國催討一筆債務。結果是錢沒要到一分,卻發現了一個“寶庫”:互聯網。
馬云當時就意識到互聯網是一座金礦,回國后就向爸爸、媽媽、妹妹、妹夫等融資2萬元,創立了一個B2B電子商務網站:中國黃頁。然而,兩年后,馬云第一次創業失敗。
1997年,他到外經貿部上班,負責開發外經貿部官方站點及網上中國商品交易市場。
1999年,他辭去公職,創辦了阿里巴巴網站,在杭州西湖邊上的家里。
這個創業團隊里除了馬云之外,還有他的妻子、他當老師時的同事、學生以及被他吸引來的精英。比如阿里巴巴首席財務官蔡崇信,當時他拋下一家投資公司的中國區副總裁的頭銜和75萬美元的年薪,來領馬云幾百元的薪水。
馬云當時對他們所有人說:“我們要辦的是一家電子商務公司,我們的目標有3個:第一,我們要建立一家生存102年的公司;第二,我們要建立一家為中國中小企業服務的電子商務公司;第三,我們要建成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要進入全球網站排名前十位。”
未來的目標很遠大、很鼓舞人,但眼前的現實卻很殘酷:公司賬上沒錢了。
馬云開始去見一些投資者,即使囊中羞澀,他還是拒絕了38家投資商。最后,馬云選擇了高盛等基金公司。高盛等公司投資了500萬美元,幫助阿里巴巴度過了第一個難關。
1999年10月底,日本軟銀的總裁孫正義約見了馬云。據孫正義事后回憶,他說,在與馬云見面5分鐘后,他就決定向阿里巴巴投資4000萬美元。不過,馬云認為不需要這么多錢,只愿意接受2000萬美元。
在風險投資公司的支持下和馬云創業團隊的不懈努力下,阿里巴巴公司業務得到了快速發展。
到2011年時,公司的營業額達到了64億元人民幣,利潤達到了17.8億元人民幣。
而且,公司旗下誕生了淘寶、支付寶、聚劃算等電子商務網站,每天為客戶提供著大量的網上購物、網絡支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