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晚,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在吉隆坡宣布,根據英國空難調查處的通報,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航班已落入印度洋南部海域。針對馬來西亞總理發布的最新消息,我國進一步加大搜尋力量,增派船只前往南印度洋海域繼續搜尋和打撈飛機殘骸。
前往目標海域的我國科考船“雪龍號”受西風帶強氣旋影響,目前已降低航速,先在周邊疑似海域搜尋,等待天氣轉好后再進入目標位置搜尋。
“西風帶素有‘咆哮西風帶’之稱,常年西風不斷,風大浪高,氣候惡劣,風力小的時候可達五六級,風力大時可達十一二級甚至更高。目前,南大洋正處于秋冬季節轉換期,天氣海況惡劣,會給搜救工作帶來一定影響。”中央氣象臺臺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高級工程師劉濤告訴記者。
西風帶海域位于副熱帶高氣壓帶和副極地低氣壓帶之間,盛行西風,海水受到西風推動形成了世界上最強勁的洋流“西風漂流”,又由于洋流區域中沒有大陸,西風受到的摩擦力小,海水暢流無阻,流速極快。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預報顯示,冷高壓中心目前位于疑似海域以西3000公里左右,該冷高壓將分裂東移,影響疑似海域。位于疑似海域西北方2500公里左右的溫帶氣旋將向東南方向移動,并將于3月27日影響疑似海域。位于疑似海域東北方向的熱帶氣旋“吉莉恩”距離較遠(約2800公里),對疑似海域無影響。
據劉濤介紹,風、浪、降水和能見度等是影響海上搜救工作的主要天氣。在西風帶,冬季大風出現的頻率在10%至20%左右,中心頻率可達30%以上,大浪頻率達50%以上,非常危險,一般船舶不會去往那里。另外,西風帶降雨頻發,一旦降雨,海上能見度會降低,影響搜救人員的視野。同時,遇有大風時,不僅搜救船舶容易出現傾覆,海浪通常也會比較高,在波谷和波峰的交替中,搜救人員要想發現“蛛絲馬跡”就會變得比較困難。
MH370航班于3月8日失聯,各方搜救行動已持續數周。據悉,自中、澳、法在南印度海域的衛星圖像上發現疑似物體后,在南印度洋的搜救力量逐漸加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