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臉的上課點名儀器、聽懂寵物的聲音翻譯器……,8日,江蘇大學將面向全校4萬余名大學生征集到的奇思妙想匯編成冊,以此鼓勵大學生充分享受創新的樂趣。
此次該校發動學生從日常生活和學習實踐中尋找“金點子”,鼓勵大學生充分享受創新的樂趣,隨后推出《奇思妙想選編》第一集,從80多篇投稿中精選了29 個奇思妙想短文。據介紹,此次活動,從大一學生到研究生均有參與,學生的想法來源多源于生活體驗,并依托于專業知識,如二次展開的雨傘、香水手表、智能寢 室等,每個創意都是腦洞大開、天馬行空。
當天,國家973計劃項目“大規模非并網風電系統的基礎研究”首席科學家顧為東也來到現場,從 1980年上大學開始,顧為東便開始研究“非并網風電”,在原校黨委書記、全國機械工業突出貢獻專家金樹德教授的指導和幫助,1986年在《江蘇工學院學 報》首次提出“非并網風電”概念,并構建了非并網風/網互補供電原理性模型。
之后,顧為東堅持研究“非并網風電”35年,如今這個當年的奇思妙想已經變成了現實,獲得了國家的認可,顧為東坦言,正是學校和老師當時的支持,才讓我有動力去堅持自己的研究,沒有放棄。
這個活動的發起人正是這位曾經給予顧為東知道的金樹德教授,顧為東的經歷對金樹德促動很大,金樹德認為,青年人是最富有想象力的群體,有意識地收集并交流創新的想法,可以挖掘更多的奇思妙想,為推動創新、發展助力。
對于這個奇思妙想選編》學校有意將其做成“連續劇”,繼第一集后還將以一年兩期的頻率陸續推出續集,啟發更多的大學生參與到“萬眾創新”的熱潮中。
據了解,江蘇大學一貫注重培養和提升大學生創新能力,作為全國首個成立創新創業學校的高校,通過創新學分、科研立項、大學生“星光杯”科技競賽等多個平臺,推動大學生創新場上練兵點將,讓創新的意識在大學生心中扎根發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