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合理設置專業是高分考生青睞名校的唯一原因
清化北大互掐,復旦上交互掐,復旦無法兌現承諾,似乎搶生源的雞毛依然在飛,各種批叛鋪天蓋地,在網絡語言暴力盛行的當下,發表憤青的言論易如反掌,但如何透過現象,分析本質,尋找解決辦法?學生也好,學校也好,理性的思維,該如何占據主流,主導?
1.清華北大也好,復旦上交也好,期待招最好學生是學校招生工作中無可厚非的選擇。錯,僅僅是錯在不該用欺蒙齷齪的手段而已。
2.優秀的學生,待價而沽,人之常情,在現有錄取制度的框架下,優秀學生當然期待適合自己的專業,當然期待學校提供更加優良的就讀條件,有需求,就有買賣,遠不是一紙禁令可以改變學生的根本需求,學校的根本需求。
3.優秀的教育資源和優秀的學生需求相互吸引,相互渴望,應該實現公開透明的制度規范下的文明爭奪。
拋去斯文,行為齷齪的競爭手段,與名校期待獲取優秀學生的初衷南轅北轍,沒有道德底線的學校招生姿態一定為優秀學生小盱。
學校正當的運用獎學金,同學會捐助,專業提前承諾都是正當權益,正當行為,無可厚非,學生也有權利依據自身條件和期待最大化的實現自己利益。
4.一個真正好的錄取規則,一定是充分滿足學校、學生雙向選擇的需要,從平行志愿投檔選擇過程看,完全充分的依據學生訴求并滿足學校招生期待,學生意愿,是學生、學校意愿相對平等,充分的交互后的公平選擇。
但學校錄取學生過程中,專業選擇過程中,學生也有一定的權利表達自己訴求,但學生專業選擇實際上,幾乎是一個完完全全“被選中”“被選擇”的角色,因為錄取過程中,分數排位靠后的學生只有服從專業調劑,才有錄取機會。誰也無法預知自己排位,是否有權利按自我表達六個專業選項錄取,進入自己選擇的心儀專業,因為如果學校錄取過程中根據規則學生排名靠后,就只有服從學校調劑專業,否則就會退檔,意味的自己失去所在批次的錄取可能,這對于考生極不公平。但現有制度下,又無法實現考生學校充分交換意見,學校錄取中分數偏低的考生只有被選擇的,否則就會退檔。
因此,高分段學生填報志愿時,在服從專業調劑的前提下,考慮選擇學校時的重點對象要注意以下幾點,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學生真正了解或者喜歡的專業到底是什么,其實絕大多數學生也相對盲目,相對膚淺,所以學校盡可能給予學生更大的選擇空間:
1.提前批次,自主招生確認專業的學校,
2.錄取入校一年后,再選擇專業的學校,
3.寬口專業設置的學校
4.提前承諾約定學生專業的學校
5.入學后可以申請轉專業或者是提供輔修第二專業的學校【及早咨詢所報學校招辦】
同時我看到更多一本以上院校也在專業設置的改革中朝著以上幾點循序漸進的改變,改革,
真正為學生著想的學校自然可以贏得學生青睞,與其采用低級手段搶學生,就不如從學生內心的需要出發,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在招生中用科學合理的專業設置設計,贏得學生芳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