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選科要避免功利因素
熊丙奇教授認為,本次高考改革對新高一學生帶來最直接的變化就是“6選3”的等級考選擇,多達20種學科組合選擇擴大了學生的選擇權。加上外語可以有兩次考試機會,也擴大了考試選擇權。
他建議學生,選科要避免功利,應主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導向,其次是結合學校學科條件和自己的實力來選擇,“按照現在的學業水平測試以百分位計算等級,在高考錄取時折合為分數的方式,有的學生和家長可能會按哪一科更容易得到A+來選擇科目,這種功利心態可能導致選科集中、使得目標踏空。”
如果某門學科是學生自己的興趣和特長所在,但師資不如其他學科強,是否要堅持選擇?這一話題也引發了昨天現場家長們的熱議。盧起升認為,盡管師資強弱差距客觀存在,但絕大多數學校的師資都能讓學生順利應對合格考與等級考、合格完成教學任務,所以學生不用過度擔心。
在高中起始就有選擇意識
在近日講座現場,“選擇”成為出現頻率最高的熱詞。盧起升認為,高考改革方案將有助于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而學校作為方案的執行者,更要為學生提供多元體驗、有效選擇的成長途徑。
首先,“6選3”等級考,讓學生在高中的起始年級就有嘗試選擇的意識,而學校也將讓學生體驗選擇。盧起升介紹,“在高中課程中,我們會適當安排一些課時,開設6門等級考科目的體驗課程,挑一些拓展型內容讓學生體驗完再測驗,讓他們評估一下自己,從而明白哪些科目適合自己,哪些科目自己不擅長,對未來選科形成初步的選擇傾向。”
另一方面則是為學生提供職業考察和體驗。在做好滿足學生完成所有基礎型課程學習的基礎上,另外安排跳出學科的職業考察體驗。從設計測試量表,讓學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以及潛在職業傾向,到為學生提供相應的職業考察體驗,讓他們從高一、高二時就對生涯規劃有所了解,思考未來的職業方向,從而明白自己需要哪些學科基礎,在選科時融入自己的職業方向。而學校緊接著要做的就是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選擇,并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盧起升建議,綜合改革對每一個個體而言,總有其不利和有利因素,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放大有利因素,給予正面引導,并以此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
外語兩次考不會增加負擔
針對上海高考改革方案中外語可以考兩次的相關規定,有學生擔心,考試次數增加會不會也同時增加了負擔。在徐子祥看來,這樣的設計不是增加學生負擔,而是給了學生更多機會和選擇。
不過,這絕不意味學生可以抱著“隨便考考”的心態參加1月舉行的考試,而把所有砝碼押在6月。徐子祥認為,由于外語考試正朝標準化、科學性方向發展,要求命題更科學、更公平,如發揮正常,學生在5個月間的兩次考試成績不會出現太大差異。這就要求學校幫助學生做好考試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準備。
而現場不少家長提出,如果孩子第一次英語考試就考到理想成績,接下來的5個多月就會全力聚焦語數兩門科目的復習,爭取拉開差距。但盧起升提醒,往年不乏一模、二模高分、高考卻遭遇滑鐵盧的案例,這也說明密集型的機械訓練未必能保證高分,還是應該按照學校正常的復習進度對各門科目融會貫通,不要有所偏廢。
本次活動支持方精銳教育負責人表示,針對高考改革,他們已進行各學科的師資儲備,還將根據學科特點,研發相應課程,并且招募專門的人才來任教,“高考政策的每個變化,對培訓行業都會產生影響。哪個培訓機構有更強的適應能力,就會在市場上更有優勢。”
[專家觀點]
選科要避免功利,應主要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為導向,其次是結合學校學科條件和自己的實力來選擇,按照現在的學業水平測試以百分位計算等級,在高考錄取時折合為分數的方式,有的學生和家長可能會按哪一科更容易得到A+來選擇科目,這種功利心態可能導致選科集中、使得目標踏空。
——教育專家熊丙奇
綜合改革對每一個個體而言,總有其不利和有利因素,作為教師和家長應該放大有利因素,給予正面引導,并以此引導孩子的健康成長。此外,在豐富學生入學通道的前提下,對學生進行合理定位,才是最好的選擇。
——市八中學校長盧起升
由于外語考試正朝標準化、科學性方向發展,要求命題更科學、更公平,如發揮正常,學生在5個月間的兩次考試成績不會出現太大差異。這就要求學校幫助學生做好考試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準備。
——建平中學英語特級教師徐子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