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中學出了一件新鮮事:三名高二學生分別給同年級同學開設了一門選修課,結果大受歡迎,幾十個學額頃刻間就被“秒殺”殆盡。
本周二下午,又是寧波中學上選修課的時間。下午2時,在該校506教室,身著校服、架一副黑框眼鏡的肖雨熹同學站在講臺前,向同學們娓娓講解臺風的結構。這堂課是肖雨熹的氣象課《知風曉雨為我用》。盡管稚氣未脫,但小肖講得很認真,臺下的同學聽得也很認真。下課了,有同學向肖雨熹豎起了大拇指。
高二(1)班的肖雨熹是寧波中學有名的“氣象小達人”,小小年紀已自學了大學氣象教材《氣象學與氣候學》、《中國天氣概論》、《強對流天氣分析與預報》等,并通過網絡搜尋各種有關氣象的知識、資料。
這天下午,除了肖雨熹,還有兩位“小老師”給同學們開課,分別是高二(7)班趙知容的《電子與燈光創意》,高二(3)班岑宇暉的《古代建筑藝術設計與欣賞》。同小肖一樣,小趙和小岑對所開選修課相關領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頗有研究,儼然是小專家。
從采訪情況看,同學們對三位“小老師”的評價還是挺高的。由于是同年級學生,課堂上互動活躍。
其實,學校決定在高二年級讓學生嘗試開設選修課后,想做“小老師”的學生還真不少,有30多名學生報名。最終,學校課程開發開設審核領導小組選定了首批三位同學。
學校給三位“小老師”一學期安排了18課時,給予每門選修課1個學分的認定權,還給三人各自安排了一位指導老師。
在指導老師的幫助下,三位“小老師”制訂了詳細的課程計劃,每節課的教學重點、教學目標、教學手段等都一一明確。岑宇暉給記者看了他的課程計劃,這學期的教學內容主要為三部分:古建筑的發展史、寧波的古建筑研究、周邊地區的古建筑研究。教學體系相當完善,每部分并配有相關資料、圖片。
采訪中,記者還了解到,這三名同學的學習成績并非班上最好,但他們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喜歡鉆研。
為上好選修課,三位“小老師”付出了不少心血。“其實我們的收獲更多。”趙知容同學告訴記者,開設選修課,必須學會收集、整理資料,要會綜合分析,要會駕馭課堂,將自己的觀點很準確地表達出來……短短一段時間,他覺得自己的自學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大有提高。
對此,該校老師李永培高興地說,嘗試讓學生開設選修課,不僅是為了讓學生展示自己、鍛煉各種能力,通過這個平臺挖掘學生發展潛能才是最重要的。今后,學校將為更多學生提供這樣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