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考成績,很多考生開始醒悟:“高三這一年,如果沉溺于手機,查分時,結果往往比你想象的還要差。”
一年又一年,有太多的考生重蹈覆轍,因為一旦沉浸在“自以為”的世界里,本身對備考就沒有什么益處,因為一個“自以為”的考生,很難去不斷的完善自己,更不要說什么突破。
“不要相信,手機對你學習有幫助,不要問理由!切記!”
這是走過高考的一個考生,在微博上給學弟學妹們的留言,現實中,對于絕大多數來講,手機能幫助學習,往往是借口。只有少數的自律能力很強的考生,并且有明確的底線意識:“手機僅僅是工具,不能受制于它。”這樣的考生,手機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對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但是這樣的考生,占有的比例很低。
少部分成績優秀的考生,把手機當做一種資源,例如說可以和老師交流,查閱一些資料,即便這樣,他們也不是時刻都開機,開機時間都是有節制的,并且能堅持下去。這樣一來,手機,僅僅作為交流、查詢工具,對備考可能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是對于多數考生來講,做不到這樣,因為:
如果考生自律能力不強,從用手機,到玩手機,最后到沉迷于手機,這樣的過程經歷的時間很短,一旦沉迷,用在備考上有效時間總量勢必就會減少,同時責任感也在降低,對于備考來講,就是災難性的。
由于手機固有的聯絡功能,如果建立了一個圈子,或者進了一個圈子,例如,目前很多考生熱衷于“王者榮耀”,在集體游戲中,時間很快被消耗,并且可能被這個圈子“黏住”,這時候,備考都要往后放。
家長如果把手機交給這樣的考生,對于家長來講,就是方便聯系孩子,考生往往附加一些功能——促進備考。但是現實中,很多考生會逐漸陷進去。
拖延的習慣,有著極強的普遍性,一個沉溺于手機的考生,才打開手機之前或者打開手機的瞬間,也許會默默的提醒自己,要有節制,可是當打開之后,往往都有“關鍵時刻,”可以再等等,再拖拖,結果……
形成對手機的依賴也是災難!
現實中,確實存在一些考生在備考中,把手機當做一種工具,但是這樣的考生成績也不是非常理想,因為考生思考能力很重要,而恰恰因為經常使用手機的考生(學習方面)往往會形成依賴性。
遇到沒有思路的題,用手機往往可以查到答案,因為目前考生面對習題基本上都是舊題為主,目前“題庫”很發達,查詢功能也很先進,很多時候只要掃描圖片,就能識別,并且能快速的給出答案。
這樣確實很方便,速度很快,可是一旦考生依賴于這樣的方式之后,思考力在下降,真正考試的時候,遇到一些沒有思路的題,沒有手機怎么辦?因此,眾多依賴于手機學習的考生,往往高考中都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因為思考力在打折,臨場發揮能力、風險預見和把控能力更沒有被培養。
在性格方面,依賴于手機的考生,更容易表現出偏激、不耐煩的性格,靜不下來對備考也沒有好處。
一年又一年,太多的案例已經證實了這些,因此這個問題值得高考生和家長們關注。
借用一個家長對孩子說的:“手機先于人類被淘汰,但是我希望你不要因為玩手機被淘汰!!”
因為沉迷于手機而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的考生,如果此時依然還在沉迷……
請參考!
正打算換臺智能手機,的考生和家長……
請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