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高校開放內地學生的申請、入學,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了,每年的新聞報道中,家長也都能看到港校招生的熱門——豐厚的獎學金、眾多的高考狀元;澳門高校特別是澳門大學也慢慢受到越來越多的家長和考生認可,分數一年比一年高,澳門大學還特別興建了橫琴校區以適應擴大的規模;臺灣高校雖然剛剛開放了對大陸學生就讀本科的名額幾年,也只是限定在幾個省市中,但是隨著眾多公立大學的加入(比如著名的“臺請交”:國立臺灣大學、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也吸引了不少優秀考生的報考。
據一份統計資料表明,在報考港校的學生當中,選擇申請傳媒類專業的學生占25%,商科類專業占30%,理工科占17%,藝術類專業占8%,語言、法律、教育等社科人文類占20%;大陸學生選報臺灣高校時,填報志愿最多的是財務金融類、企業管理類和電子資訊類;而澳門,則以金融、會計、葡語、旅游管理等專業為主。
顯而易見,家長和考生選擇港澳臺院校,專業方面最看重的是商科也就是財經類專業,以金融、會計等專業為主。理工科專業相對申請人數較少。這當然是基于港澳臺院校財經類專業的教學水平乃至港澳臺地區金融業發達。
不過大家確實忽略了港澳臺的理工科專業也是非常好的。首先,我們不妨從港澳臺工業水平談起:
早在1991年,香港政府預計香港經濟會轉型為以高科技與商業為主,而工商業要求有更多大學生配合,所以決定興建第三間大學,也是有了今天赫赫有名、在世界高等教育史上都可以稱作奇跡的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不僅是全球第十一大貿易經濟體系、第六大外匯市場及第十五大銀行中心。香港也是成衣、鐘表、玩具、游戲、電子和某些輕工業產品的主要出口地,出口總值位列全球高位。
澳門是一個國際自由港,是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四大賭城之一。其著名的輕工業、旅游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成為全球最發達、富裕的地區之一。澳門制造業是以紡織制衣業為主,且以勞動密集和外向型為模式發展,大部分產品銷往美國及歐洲。踏入90年代,澳門受到歐美兩大出口市場經濟疲弱、本地工資上漲的影響,加上新興工業國家在產品價格上的競爭,制造業發展的步伐明顯放緩。
臺灣經濟發達,以外向型經濟為主,臺灣自1960年代起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突飛猛進,1970年代和1980年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但進入21世紀后經濟增速逐漸放緩。
臺灣擁有全球最大的芯片鑄造廠臺積電(TSMC),有世界上最大的EMS合同制造服務商鴻海(富士康),當前最成功的手機芯片IC設計巨頭聯發科(MTK),全球第三大PC品牌商宏電腦(Acer),最大的筆記本代工商廣達(Quanta)和第三大LCD面板制造商友達光電等等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企業。短短20多年間,人口僅為2300萬的彈丸之地臺灣,已經在半導體、光電、PC、電子精密制造幾大領域成為世界巨人。
而且,臺灣的電子產業已經形成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集聚效應”獨步天下。當今全球消費者手中的幾乎所有高科技產品,包括各種最新最炫的音樂播放器、智能手機、游戲機、PC等,都由甘愿匿名的臺灣企業設計、研發、組裝和出品。根據臺灣市場情報中心(MIC)的數據,臺灣企業提供了全世界約70%的芯片代工服務,約92%的筆記本電腦,70%的LCD面板,35%的服務器和34%的數碼相機,盡管這些產能的大部分已經從臺灣轉移到了中國內地。2008年,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將臺灣排在了全球IT產業競爭力排行榜第二位,僅次于美國,“IT勞動生產力”指標更居全球之冠。
所以,其實很多專業都是非常不錯的:






圖為世界大學專業排行榜
下文就具體為各位家長介紹一些港澳臺優勢工科專業及學校。
香港大學:建筑學、土木工程、機械及自動化工程、工業管理及制造工程、計算機工程、化學/應用化學、環境科學、數學、醫學、生物醫學等。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科學”、“訊息科學”、“地球信息與地球科學”為學校重點研究領域,其強項包括理科(尤其是數學、電子計算機及物理)、生物化學、地理、信息工程學、物理/應用物理等。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電機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科學/信息科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電信等。
香港城市大學:以工商管理、法律、工程(電子工程)、創意媒體、能源及環境為五大發展重點,生物學/應用生物,計算機科學等為優勢專業。
香港理工大學:設計學、屋宇設備工程學、建筑工程與管理、測量學/屋宇測量及地理資訊學,電子等。
香港浸會大學:應用生物學、化學。
香港珠海學院:建筑學
香港高等科技教育學院:設計學。
澳門大學:微電子(擁有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土木工程。
澳門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工業設計。
澳門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工業設計。
臺灣高校因為學校眾多,所以建議考慮臺灣優勢工科專業為主,然后針對性選擇具體高校:
1、理科基礎類
主要科系:數學系、物理學系、化學系、生物學系等。
臺灣的理科基礎類學科同樣具備高水準,在校師生斬獲國際賽事大獎無數。例如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即為臺灣大學、新竹清華大學兩校化學系校友。
基礎學科畢業的大學生在今后的道路選擇上有更為廣闊的前景,本科時期打下的理科基礎使其能夠在今后繼續往更細化的領域深造,獲得更高的造詣。即使不再攻讀更高學位,理科學習過程中養成的邏輯思維和實驗精神,也都能在今后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發揮功用。
代表院校: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臺灣師范大學、中央大學、中興大學、中山大學、淡江大學等。
2、工程科學類
主要科系:電機工程學系、電子工程學系、機械工程學系、資訊工程學系、計算機系。
臺灣之所以能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經歷經濟騰飛,躋身亞洲四小龍之首,其強大的高科技制造業基礎功不可沒,而這背后便是各高校、研究所的工程科學研發實力。直至今日,臺灣的電機、電子工程、計算機等學科水準仍然居于世界前列。如“臺清交成”等頂尖院校的相關系所,許多都名列世界前茅,擁有數以千計的國際專利。除臺灣大學和成功大學分局南北之外,清華大學和交通大學幾乎撐起了整個新竹高新技術園區。
該類學科的畢業生許多成為高級技工、工程師乃至科學家,算是最為“實用”的一類。
代表院校:臺灣大學、清華大學、交通大學、成功大學、中央大學、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中山大學、中原大學、逢甲大學、大同大學等。
3、創意設計類
主要科系:工業設計系、建筑學系、服裝設計學系等。
創意設計類學科是吸引眾多陸生赴臺求學的一類特色學科。這類學科臺灣眾多院校都有較高水準,而臺灣文創產業的繁榮也造就了良好的聲譽及實踐的平臺。如臺灣科技大學、大同大學的工業設計類,東海大學的建筑學系都名聲在外。而成功大學及實踐大學則被美國《商業周刊》(Business Week)評為世界60大首選設計學校,與麻省理工學院、凱耐基梅隆大學、清華大學等長期開展合作。
這些院校的畢業生許多成為設計師、建筑師、發明家,用自己獨特的創意,為我們設計多彩的世界。
代表院校:臺灣科技大學、臺北科技大學、成功大學、東海大學、實踐大學、大同大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