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大學生,“大學應該怎么過”這個問題是始終無法逃避的,現在的你是否還是找準目標并為之努力奮斗?張宇康、扈芳、張美玲、趙玉四位同學的經歷或許能給你答案。他們四個都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學霸”,但他們每一個人的經歷都在告訴你:不完美的起點并不可怕,距離終點的那段路還很長,就算輸在起跑線上,只要你咬緊牙關追上去,也能開拓出一片新天地。
商學院工商
1301張宇康:從年級倒數到上海交大的完美蛻變
9月28號或許是商學院工商1301班張宇康永遠不會忘記的一天。這一天,他迎來了保研的勝利——成功被上海交大錄取。大一的頹廢與迷茫,大二大三的覺醒與努力似乎都在這一刻有了一個結果。“從剛進校的意氣用事,到現在的心平氣和,我算是經歷了大學中的‘大起大落’,也正因如此,我找到了自己為之努力的方向。”

2013年,張宇康高考失利,但憑借自主招生,他仍舊以略高于安徽省一本線的成績進入了江南大學。進入大學后,高中長期壓抑的環境和老師灌輸的“上了大學就輕松”的思想使這位懷揣夢想與希冀的少年在“自由”的大學里失去了前進的方向和動力。上課坐在最后一排玩手機,張宇康就這樣渾渾噩噩度過了一學期。大一上學期期末結束時他的績點只有可憐的2.3。可即使是面對這樣慘兮兮的成績,他依舊沒有任何改觀。“好歹沒掛科啊!”他如此安慰自己。但是到了大二,他開始慌了。“周圍的同學居然都拿了獎學金,我喜歡的女生進了至善,我成績不好江大甚至可能會取消在我高中母校自主招生的名額。”面對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張宇康開始重新思考大學的定義。
“這究竟是不是我想要的大學生活?就這么過下去的話,畢業后我該怎么辦?是考研還是就業?每年都有大批大學生面臨著畢業即失業的困境,我有找到工作的能力么?”一個又一個直面現實問題的拷問讓他開始嘗試改變——預習教材,研究論文,關注學術信息……回想起那段奮斗的日子,張宇康坦言那是無法用語言描述的痛苦。一開始,張宇康打算出國。面臨大二專業課程的增多,他一方面抓緊時間學習,一方面為出國做著準備。對此,張宇康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采用交叉復習、勞逸結合的方式,在課余時間學習專業課程中難度較高的學科,同時在每個固定時段準備出國所需材料。多次強調效率的他認為,與花費的時間相比,更重要的是你全身心的投入。“每個人只有找到自己的節奏和合適的學習方法才能迸發出最多的活力,獲得最大的效益。”大三的時候,張宇康拿到了雅思7.0的好成績。但他最終還是放棄了出國,重新給自己定下了“保研”的目標。他說:“目標不是一成不變的,它需要我們在努力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調整。”最終,憑借著一股韌勁兒,張宇康完成了“從年級倒數到上海交大”的蛻變。
經過起起伏伏,張宇康最終走出了自己的人生軌跡。他希望自己的經歷能給學弟學妹們提個醒。他建議大學生多看看本專業前沿的科學文章,多和老師交流,以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除了一定的學科素養,模仿創新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與人交流能力也同等重要。至于怎樣才能有收獲、有回報,張宇康說:“千萬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境遇,張宇康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好的青春范本。
生工學院生物技術1401扈芳:重拾夢想,勇往直前
大一剛進校時,優異的高考成績使得扈芳考入了生物工程學院基地班,那時的她給自己定下了保研的目標。“高中時我就擅長生物,有鉆研生物工程領域更深專業知識的想法。”然而,剛剛擺脫高中繁重學業的她還沒來得及適應大學生活的節奏,就被電腦游戲帶入了歧途。在周圍同學的影響下,扈芳和她們組隊打起了游戲并一度沉迷其中,下線后還不忘與隊友討論游戲里的裝備。游戲人生的結果就是學習和娛樂的天平一再失衡,大一快結束時,扈芳的成績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基地班里已是下游。之后的一次家庭變故更是給了她重重一擊。
在距大一下學期期末考試不到一個月的時候,扈芳的母親查出胃癌晚期,每晚痛苦至極,無法入眠。她急忙趕回家照顧母親。兩周的時間里,她和重病的媽媽徹夜長談,互訴心聲。那段日子母女間真誠懇切的交流讓扈芳重新認識了自己,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媽媽病逝后,扈芳竭力克制住悲痛,返回學校。之前學業荒廢,課已落下不少,母親的離世又使她心思恍惚,難以集中精力。大一下的期末考試,扈芳掛了兩門專業課,被淘汰出基地班。這一個月內發生的種種讓扈芳的內心無法平靜,她開始不斷地問自己:難道我的人生就要這么一直庸碌下去?難道我的夢想將一直擱淺,無法實現?

理清思路以后,扈芳下定決心徹底改變。從最開始的上課不看手機到和學霸室友約自習,她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為了將落下的課程補回來,扈芳反復翻閱教材,查找資料,每天在圖書館和實驗室之間來回奔波。每當感到疲憊時,她就通過小睡的方式來放松自己。大二的生物課程實驗性逐漸增強,當看到書本上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操作中產生的奇妙現象時,扈芳對生物的熱愛再次被點燃。她課上開始積極地跟老師交流問題,課下再回過頭自己刻苦鉆研。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全身心投入學業的她發現學習越來越得心應手,當初被電腦游戲打打殺殺吸引的感覺蕩然無存。“如果說一年前的我醉心于游戲的刺激感,那么現在這種吸收自己喜歡知識的充實感是其他的事物再也無法撼動的了。” 憑著一股不甘落后的韌勁和一番刻苦的努力,扈芳學業迅速進步,績點提高了0.89。但她說:“這哪夠好,我的獎學金還沒拿到呢!”

如今的扈芳重新拾起自己當初的夢想,大二這一年的課程學習讓她堅定了繼續深造的信念。“退出了基地班,保研是不行了,那我就要去努力考研。”之前母親的疾病已讓本就不寬裕的家庭消耗太多財力物力,家里能否支撐她今后的學業也是一個未知數。但她坦言,和媽媽那次終身難忘的交流將會一直支撐著她繼續自己的夢想。“但如果現實不允許,我也會調整計劃,來幫助我的家庭渡過難關。”
商學院會計1402張美玲:保持心中那份倔強
如許多剛跨入大學的新生一樣,商學院會計1402的張美玲也是抱著“玩”的心態開始了大學生活。“我當時認為高中那么努力,大學可以放松了,在大學里沒必要當學霸,所以沒有嚴格要求自己。”可是當大一期末考試成績公布時,她才愕然發現自己竟然成了專業倒數的學生。從高中的優等生一下子成為“學渣”,這種巨大的落差深深打擊到了張美玲。不服輸的她開始反思:這樣的自己對得起關心自己的老師嗎?如何面對為了自己而放棄學業的哥哥?將來如何在社會中生存?幾番思考后,張美玲深深意識到,必須做出改變。

回想自己的逆襲之路,張美玲坦言并不是一帆風順。由于基礎沒打牢,剛開始聽課怎么也聽不懂,她只好利用課余時間彌補。張美玲有一股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倔強,面對不懂的問題和不熟悉的知識點,她隨手拿筆記本記下,然后開始逐個解決——問老師,問同學,問百度。正是這種好問使她的學習逐漸得心應手。同時,她也悟出了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對于書本中的公式,她不提倡死記硬背,熟悉公式的推導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從而提高效率。對于學習時間的分配,她合理安排時間,將學習時間分割成小塊,爭取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效益。除此之外,張美玲還強調課上認真聽講。“老師課上講的都是精華,必須仔細聽,課后再對課堂的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對于自己不懂或弱項科目則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來進行鉆研。”

一路走來,張美玲非常感謝自己的堅持,那些努力的付出和流過的汗水換來的不僅僅是成績的提高,更換來了一個自信的自己。 “過去,不愿去學習,不愿和老師交流,不愿去嘗試展示自己,怕別人會因為成績而瞧不起自己,有時甚至會產生自暴自棄的想法。”也正因此,她喪失了很多提升自己的機會。后來憑借自己的努力使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后,她也慢慢找回了自信,開始勇于展現自己,享受學習生活。從學渣逆襲為學霸,面對這兩種不同的身份轉變,她坦言自己比以前更自信樂觀了。 “我希望同學們不要像我剛開始那樣貪玩,雖然是要學會放松,但千萬不能影響學習,作為學生,學習永遠是衡量你的一個重要標準。”
物聯網信息與計算科學1401趙玉:這是一場艱難的長跑
當被問及怎樣看待自己這一年的努力奮斗時,物聯網信息與計算科學1401班的趙玉不假思索地答道:“這是一場艱難的長跑。”

回憶大一生活,趙玉說那是一段空白的時光:對專業毫無所知,自己的懵懂和難懂的專業知識讓趙玉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此外,學習之外的誘惑也太多。“記得當時很多社團來招新,自己對這一知半解,稀里糊涂加入了不少社團,每天都是開會和辦活動,周末出去聚餐以及聽各種講座。那個時候對于學習完全沒有概念,每天雖然按時上課,但是心思都不在這上面。輔導員讓每個人給自己訂一個目標,但我覺得那是個虛無縹緲的東西。”同時,因為家境貧困,趙玉急于減輕家中的負擔,便申請了學校的勤工助學崗位,這也占用了不少學習的時間。在期末考試時,對于結果的期望降低到了“及格就行”的趙玉雖做足了心理準備,但在看到最終成績時還是受到了極大的震動。“看到年級排名靠后,”趙玉解釋,“當時我就想著,不能再這樣下去了。”
受到打擊的趙玉開始著手規劃自己的“長跑路線”,先從強迫自己每天做一點點小事開始,再逐日增加學習任務。在她看來,每天做多少學習任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規定的任務都可以在規定的時間里做完。這就像一場長跑一樣,每時每刻都在勻速前進,只要堅持邁步,就可以到達終點。“堅持的過程是有點難的,因為人很容易受到周圍的人和物的影響。”趙玉不好意思地笑笑,“就像在大一的時候,因為別人說要去參加社團,我們也不管合不合適就去了,最后沒有能夠得到鍛煉也浪費了時間。所以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夠被其他人的想法所影響,堅持做自己。”

學習之余,趙玉也開始去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大二的暑假,她選擇留存學校報名參加了數學建模競賽。在這些競賽中,趙玉所看重的并不是那些名次與結果,她認真地去享受競賽提供給她的各種培訓,從里面汲取各種在平時上課學不到的知識。
“設計好自己的路,自己走下去,不要放棄,不要在意周圍人的想法。要多去參加競賽,不要在意結果,參加了就會有所收獲,嘗試了就可以看到不一樣的風景。”的確,這一場長跑沒有結束,未來的路還很長,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走出屬于自己的人生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