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指導:不謀就業者不足謀升學
明略學業規劃研究院
近年來,高考志愿指導市場方興未艾。高考志愿決策的思路、方法更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在這種眾聲喧囂、紛繁蕪雜的各種聲音中,作為該行業的先行者明略學業規劃研究院始終堅持自己在十多年前就率先提出的瞄準就業升學求學,并且以一貫之,始終未變。
2003年,我們國家第一次出現了大面積的大學生就業難,當時的許多專家、學者都在講,大學生在大城市就業難,可以到基層去,到西部去,到農村去,似乎解決該問題就在一念之間,放低身段就行了。但明略研究院的首席專家張恒亮并沒有滿足于這一解決方案,而是探索問題背后的經濟規律,他深刻地指出:學生的升學求學就相當于人才生產,而學生的就業則相當于人才銷售。銷售不暢,供需雙方都有原因,從供應方(學生)的角度看,學生是否把自己打造成了滿足市場需要的專業人才呢?經過深入地調查研究,張恒亮發現,其實很多學生都沒有做到這一點,而其中最關鍵的就在于中、高考升學填報志愿時,學生們都是為了升學而報志愿,幾乎沒有考慮學什么專業才能學好、出來以后好找工作?就是升學時不考慮就業問題。至此,張恒亮認為自己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所在,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學業是需要規劃的”著名論斷。針對高考志愿填報,他更是最先提出了瞄準就業填志愿的基本原則。自2004年以來,除了卓有成效的高考志愿咨詢指導工作,明略研究院不斷地把在咨詢和指導實踐中總結出來的規律和經驗上升為理論,目前出版的研究成果有《籌劃未來學業規劃》《學業規劃原理》《瞄準就業填志愿》《大學專業分析》《中國大學專業詳解》等多部作品。
對于高考志愿填報,就我們的觀察,目前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思路。
第一種:我們叫它不破不立!也就是原封不動的照搬原來填報志愿的方法。即分數出來后,根據分數選幾個學校,然后再看學校中自己喜歡哪些專業,選下來后基本上保證錄取即可。2008年的時候,明略研究院曾經招聘過一名四川某知名高校的大學生,他是湖北人,當時與明略專家交流之后,很是感慨,他就說,我要是早知道學業規劃這個理念,就不會有今天的困境。接著他說,當時他的高考成績非常優秀,在他們全班排名第二,因此,當時就想著不浪費分數,填報志愿時選擇了知名大學的熱門專業,也就是法律專業,其結果呢,自己現在還在到處找工作,而他們班上另一名學生,只考了全班20多名,上了個二本的地質類專業,結果人家現在已經年薪8萬元。說到這里,明略的老師告訴他,這能怪誰呢?你當時也可以報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并且可以把他淘汰掉,但你沒有,因為你覺得選擇二本院校的地質類專業是在浪費分數,但現在回過頭來發現,自己當初的選擇才是真正的浪費了分數。千里之堤,潰于蟻穴!當初覺得自己各方面都很完美,怎么后來會出現這樣的困境呢?歸結起來才發現,問題出在小小的志愿填報上。所以,與時俱進不是只說在口頭上,要在面對和處理具體問題上體現出來。這個事例充分說明了不破不立地照搬傳統思路給我們帶來的嚴重問題,因此,它是應當予以淘汰的做法。
第二種,我們叫它有破有立,這是目前絕大多數人采用思路和方法,一方面不再堅持過去的唯分數論,即只用分數選擇學校,而不考慮專業,現在,他們會用一些分數選擇學校,然后再用一些分數選專業,這樣就能保證孩子選擇到學校里面的優勢專業。因此畢業時找工作也相對比較容易。應當說,這一點是對的,但在一些具體策略和方法的運用上仍然存在著巨大的缺陷,比如對于平行志愿如何填報,不僅是大部分家長,就是相當一部分指導專家,都在說堅持沖穩保塹的基本思路。但我們看來,這種思路仍然是堅持以升學為目標,而不是以優質就業為目標。因為沖,還是想著上一所好的學校,而對專業呢?較少考慮,或者不考慮。這又很容易陷入到專業學不好、工作不好找的困境中。所以,沖一沖不能做為必須遵守的原則。另外,再比如學校專業應填盡填的思路,很多人都覺得為了提高錄取機率,多填一些學校和專業總沒有錯,因此有可能填寫的選項都填上,結果導致被錄取到不合適的院校和專業的機會大增,從而受到重大損失。我們來看明略的一個案例。這名同學是2014年四川省的理科女生,我們前期給她做學業規劃后,確定的專業方向為財經類、醫學類,發展地區確定為上海地區,2014年高考結束,成績出來后,四川省理科一本錄取線為540分,該生考了562分,按照這樣的成績要報上海地區的高校和專業,機會很少。但學生畢竟上了一本線22分。怎么辦?是按照應填盡填把一本的六個學校全部報滿?還是根據原定的目標只選擇上海地區的高校和專業?我們給同學進行了全面的分析,如果只報上海的高校,可能就選不出來幾所學校,一本可能填不滿,但如果要填滿,就必須選擇其他地區的高校,比如東北的、西北的、西南的,但這些學校又不能滿足我們設定的目標?怎么辦?經過明略全面地利弊分析和該同學的認真思考,最后決定,按照原定目標進行設計,即能進幾所上海高校就選幾所,不行就在二本中選擇上海的高校和專業。戰略方針確定后,我們就進行了具體的志愿設計,最后設計出來就是這樣一個具體方案,一本院校中只選擇了一個學校、一個專業,即上海海事大學的工商管理類專業,二本里面我們選擇了上海金融學院、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商學院,后面還有四川、重慶的學校。最終這學生是怎么樣的一個結果呢?最后該生被錄取到上海海事大學的工商管理類專業,而且我們看一下上海海事大學的錄取數據,在2014年,該校的工商管理類專業錄取分就是562分,即這位女生踩線進入。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決策結果。看到這里,我想告訴大家,高考志愿設計就相當于中醫治病,中醫治病時,開得藥并不是越多越好,最關鍵的是要能管用,成都原來有個名老中醫田八味,給人治病不超過八味藥,甚至一兩味藥都可以了。同樣的,高考填報志愿,也不是報的學校越多越好,而是確保能夠實現考取大學、學有所成、優質就業這一基本目標,然后再來考慮合適的學校和專業。
綜上所述,大家目前最流行的有破有立的做法,存在著很多的問題和缺陷,需要我們的具體的高考志愿決策中引以為戒。
下面,我們再來看第三種思路,是最新的,最科學的思路,也是我們明略研究院提出來的。這就是大破大立,完全的從優質就業的高度,提出全新的高考志愿的決策思路和方法。首先,我們提出了高考志愿決策的全新目標,這一目標就是考取大學、學有所成、優質就業!而不再是過去的考上個名牌大學。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明略人深入地分析了目前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環境,探尋其中的升學就業規律,提出了一系列理論、思路和方法,根據新目標,我們對傳統的志愿填報進行了流程再造,提出了決策流程論;相對于傳統的用分數來選擇學校,我們提出了通過專業和分數兩個維度來定位學校,這就是“二元定位法”;通過對大學升學就業規律的考察,我們提出了“學校就業競爭論”……,另外還有“就業目標三元素”“學業錨理論”等等,我們把這些思路、方法和理論統一稱為明略高考志愿新知20點。
古語云: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明略認為,從人生的發展階段來看,不謀就業者不足謀升學!所以,高考志愿決策必須是從優質就業的高度對傳統的志愿填報思路進行徹底地改造,形成新的思想方法和知識體系,而不再是簡單地把過去的傳統做法修修補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