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是邁向社會的第一步,雖然全國每年有超過50萬的碩士研究生招生名額,但相對于超過600萬的應屆畢業生而言,還是杯水車薪,所以對于絕大多是大學生而言,畢業意味著就業,所以大學是學生和社會的過渡階段,這無形中也說明了大學生涯的重要性。
在擇校外最重要的無疑就是選擇專業了,大學的專業在一定程度上左右著未來的就業方向,所以選擇一個合適自己的專業變得意義重大,自然不能隨隨便便,雖然很大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后不一定從事專業相關的職業,這不就是入學選擇專業出了問題,導致自己只能從事非專業相關職業的最佳例子嗎?
雖然有部分院校在招生的時候開始不細化到集體的專業而是以大類專業招大一新生,待大二或者大三的時候再進行專業分流,但對于絕大多數高校,在招生的時候還是直接細化到具體的專業的,所以對于絕大多數高考考生來說,選專業必須是非常關注的一件事。
今天筆者就為大家盤點一下幾大必須考慮清楚的大學專業,以備參考。
1、基礎學科。
何為基礎學科?最常見的基礎學科就是數學、物理和化學,為何稱為基礎學科呢?因為這些學科是其它很多應用技術類學科的基礎,這些學科的發展對社會進步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必須注意到的是,雖然這些學科非常重要,也是應用學科的基礎,但正是因為這些學科過于基礎,所以非常偏理論研究,所以對于基礎學科專業就業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基礎學科畢業生的出路主要有三條,一個是繼續深造做科學研究,一個是師范類的基礎學科,畢業做教師,還有一個就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自我升華,搶其他專業的飯碗。
對于985名校,基礎學科有比較強的科研能力,繼續科研的上升渠道也相對大一些,非重點類高校雖然也開設基礎學科專業,但很可能本校連個碩士點也沒有,那畢業的出路就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除非對于科學研究非常感興趣,或者能夠進入名牌大學,否則基礎學科專業還是要慎重考慮。
2、女生讀工科。
不知道讀者中有多少工科專業的學生,如果你恰巧是工科專業的,那么回想一下,自己班級中的女生是不是寥寥無幾?工科專業女生少是一直以來的專業現象,在大學“綜合化”潮流之前,那些著名的工科高校,如大連理工,西北工業等,男女比例甚至達到過夸張的9:1。
女生在報考工科專業之前應該考慮清楚并不是說女生不能讀工科專業,只是工科專業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自我特色,以及歷來男多女少的特點,使工科專業在課程設置和體力要求上都不是很適合女生。比如工科專業會設置很多的力學課程,如理論力學、材料力學、流體力學等,會有金工實習,有一些甚至要去野外,風吹日曬……
3、艱苦專業
考研在劃定分數線的時候,會有為工科照顧專業單獨劃一條更低的分數線,所謂的工科照顧專業主要是指那些就業條件艱苦的專業,如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水利工程,以及那些基礎研究就業面比較窄的專業,如力學。
艱苦專業的艱苦表現在哪一方面呢?以水利工程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為例,這兩個行業的對應外業工程項目比如地質勘察、水壩建設等很多都在荒無人煙的地區,而工程進行時間往往又很長,所以面臨著一種與世隔絕的工作環境,夫妻兩地分居將成為常態。記得有一年的年底,CCTV-13報道了秦嶺隧道項目,項目部的一對夫妻,由于隧道是南北雙向同時施工的,夫妻倆又恰好一個在南,一個在北,雖然直線距離只有幾公里,但已經半年多沒有見過面了,除此之外還有留在老家由父母撫養的孩子,更是兩年多沒有抱過了。
除了這些情感上忍受分離之苦的艱苦專業外,還要那些雖然每天可以回家,但腦力消耗非常大的艱苦專業如軟件工程,軟件工程絕對是一晚青春飯,動不動就是數個通宵達旦,對從業者的忍耐力和毅力要求都非常之高。
4、華而不實的專業
近些年國內的大學刮起了很多不好的風氣,比如大學改名,學校的名號是越改越大,還有專業一窩蜂上,造就了很多華而不實的專業,這些專業往往集中在一些非重點高校,這些學校在開設這些專業的時候,往往只考慮到了招生,卻沒有考慮到就業和學生的綜合發展,導致學生被華麗的專業名稱吸引進來,在入學后卻面臨著不少尷尬。
比如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對于這些專業,可以考察開設學校開辦的時間,以及有沒有對應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如果開辦時間短,有沒有對口的研究生專業,那就不推薦報考這個學校的這個專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