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的選拔形式出現之后,這無疑是給了考生一次拔高院校層次的機會,具有學科特長與創新潛質的考生更是一次難的的機會。那么,作為考生與家長,該如何看待這樣一次機會呢?
就孩子來說:
平時的學習成績比較優秀,或有一定特長的孩子,可以考慮參加自主招生考試去努力搏一搏。因為就目前來講,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院校都有一個硬性要求,就是孩子高考成績必須過其所在省本科一批線,因此,在成績面前,還是要充分考慮這個必備條件的。
所以,如孩子不夠優秀,也無突出的特長,那就不去考慮,免得挫傷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自主招生考的是考生的一種綜合能力和應試心態,考察的是考生平時積累的知識功底如何,而刻意地準備和過分看重并沒有好處,靠臨時抱佛腳也不會有明顯效果的。這樣,還會影響考生在學校的學習計劃,甚至影響考生的情緒。只要讓孩子把它當作一場一般的考試,努力考出自己的真實水平就行了。
就家長來說:
考慮到自主招生在報名等程序中的相對繁瑣性,因此在這方面,家長要稍微辛苦一下,在一定程度上分擔一下孩子的壓力。
一是不要讓孩子把它當成一種賭注,把“寶”全部壓在上面,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所謂的考前準備。有人認為參加自主考試容易分散孩子的復習注意力,怕影響正常的復習進度等等,這是很正常的。
二是不要功利性太強,為了能夠讓孩子獲得自主招生錄取的加分資格,對孩子施加過多的壓力。我們應該用平和的心態看待自主招生考試,有這種機會固然好,努力去爭取成功,但又不能指望一定成功。
三是家長可以在報名期間幫助孩子做以下資料搜集等準備工作,分擔孩子的壓力。
至于自己的孩子是否需要參加自主招生考試,還是多征求學校和班主任的意見為好,結合孩子的競爭勢力,并尊重孩子的意愿,最后做出合理的選擇,而不要盲目跟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