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高級中學歷史教研組長 李海青
杭州市教壇新秀 杭州市優質課評比一等獎第一名
自2014年9月開始,浙江正式進入“新學考選考時代”,各地學校的教學組織、考試機構的命題方向、選考學生的學習聚焦瞬間山河劇變,一時應對倉促失意者有之,田忌賽馬獲利者有之。兩年之后的今天,正是第一撥大規模選考來臨前夕,臨陣之前,我們來稍微解讀一下浙江歷史選考試題特征及合理應對。
首先,浙江歷史選考試題相比之前的浙江高考歷史試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一道道2014、2015年6月的浙江文綜真題在我們面前蒼然失色,似乎熱兵器時代來臨后的刀槍劍戟,不拿上一件赤拳上陣心里發慌,真拿起來用了以后,心里更慌了。
與2015年6月份浙江文綜卷相比,新學考選考的整體難度明顯下降,尤其是必考題的前70分,主要考察3個必須模塊中的基礎知識,即最基本的歷史事件、歷史制度、歷史人物,其難度與之前的學考試題相比,基本維持在之前的難度略微上調一部分。在加試題的30分中,與之前文綜卷相比,選擇題難度基本維持在之前難度略微下調一部分,非選擇題難度因為每題10分左右,難度明顯下降,大型
綜合分析類歷史題目明顯減少,為適應新的難度模式,新選考的加試部分的2道非選擇題,會從“考難度”向“考細節”轉變。
從2015年9月的浙江省學考模擬考試卷、2015年10月學考選考試卷、2016年4月學考選考卷3份具有指導意義的試題來看,就會發現《玄秘塔碑》的作者、第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大連、齊國和魯國的地理位置、避暑山莊和木蘭圍場的職能等細節考點。針對這一問題,我們建議大家多多關注書本的“邊角料”,如資料卡片、知識鏈接、自我測評、材料閱讀與思考以及地圖冊的相關內容。
其次,原有的選修模塊正式進入歷史學科高考試題,并在30分選考內容中占據半壁江山,而且必修與選修內容的融合和打通顯得極其重要。既然如此,我們建議考生在日常復習時關注必修模塊和選修模塊有關內容的打通,比如必修一中的古代制度與三位帝王、近代各國代議制與三位資產階級革命家;必修三中的中國與古希臘思想與東西方先哲、近現代物理學與兩位物理學家、文藝復興與佛羅倫薩的文化遺產等等。
當然,這一趨勢也不排除必修模塊之間的互相滲透,如必修二中的第二次工業革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也存在這樣的“打通”現象。只有復習時進行充分的先期梳理,真正考試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信手拈來。
說了題目變化,我們再來談談應試策略。在歷史選擇題的考察中,以眾多關鍵詞描述歷史階段類題目、圖表分析類題目、重要歷史階段情景再現類題目都是比較有可能作為選擇題出現的。應對這林林總總的選擇題分類,除直接指向型選擇題外,選擇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正誤分析,對此,我們認為選擇題的錯誤選項是呈現相當規律的,基本上可以分成時間類、領域類、方向類、程度類以及史料未能體現類等五類,知道了某道選擇題的類型歸屬后,對癥下藥,按方抓藥,考生就不僅會知其然,更會知其所以然。
對于材料題的審題與解答,我們認為應當形成一套基本的答題規范,比如從題目的限定性要求、出發點去審題,中間使用材料概括和所學知識進行多角度、全方位分析,最后在答題時應回歸題目設問作為落腳點,最后使用符合階段特征的規范術語進行答題。
這其中全方位的分析事件背景以及影響的角度顯得最為困難。我們建議,對歷史事件原因或背景的分析,不妨從諸如內部原因與外部原因、必要原因與可能因素、政治經濟思想等諸方面原因展開全面辯證分析;對待影響,我們建議考生從內部影響與外部影響、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政治經濟思想等諸方面影響進行系統而全面的辯證分析。另外,答題時候注意總分結合、史論結合、虛實結合、理論與實踐結合等分析角度都是可以參照使用的。
本文為中國教育在線浙江高考幫獨家約稿 轉載請注明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