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萱(左三)和同事Eunice Yun在集會上發言,稱州考對移民學生有沉重打擊。(美國《世界日報》/劉大琪 攝)

紐約市公校老師集會抨擊州考。(美國《世界日報》/劉大琪 攝)
中新網5月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道,紐約三至八年級學生的州考雖然已經結束,但反對州考的呼聲卻尚未平息。包括多位華裔在內的來自全市各校的老師5日在紐約曼哈頓華盛頓廣場集會抨擊州考。
自共同核心(common core)標準實施以來,紐約州考考題的難度明顯增加,讓原本就不熱衷于考試的學生和家長更為抵觸,每年“罷考”的學生群體也越來越壯大。華裔學生占了約86%的華埠第二公立小學,上個月的州考雖然只有兩名學生沒有參加,但學生對題意不夠清晰、考試時間過長、備考過程太久的抱怨不絕于耳。
老師林萱班上的學生全部來自移民家庭。“他們有的才剛從中國過來,就要參加這種難度的考試,好多人都反映題目本身所要傳達的信息晦澀難懂。再加上每次都是連考三天、每天三個小時,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熬。”
因為沒有考題大綱,為了幫助學生備考,老師整個學年都只能靠自己去猜州考或許要考什么題目,不僅自己緊張,也無形中影響學生的情緒。又因為州考成績都要等到下一學年才能公布,老師既看不到考題、也不能和學生討論題目,根本無法及時有效地用州考這種工具檢驗學生所學。
林萱還指出,州考所考查的技能只是官方認為的會對孩子升學有利的技能,但放眼現代社會真正取得成功的人,又有多少當年只會悶頭考試?就算孩子在其它方面有天賦,也由于現在從上到下過分強調考試而受到打擊,今年第二公立小學的戲劇班就不得不取消,只為了給州考“讓路”。
“他們以為戲劇表演對州考沒幫助,可孩子們通過表演積累了詞匯、糾正了語音,這怎么不是一種學習?”更讓她擔心的是,因為缺乏對美國教育理念和體系的了解,中國學生和家長很容易將考試作為衡量成敗的唯一標準,“一旦分數不高,孩子就認為自己很無能,不利于自信心的培養”。
除了影響新移民學生的學習熱情之外,City As School高中的圖書館老師陳明珠還指出,有些學生可能不善于參加考試,但卻憑借在音樂、工程、醫學等其它方面的潛質而最終走向成功。“考試可以有,但不能為了考試而考試,不如放權給學校,讓每個學校自主安排考試,根據自己學生的特點考查學生。”
她另提及將州考成績和教師評估掛鉤“很不公平”,因為老師無權選擇自己手下的學生,“史岱文森高中的學生和其它學校的學生,考出來的成績肯定不一樣,又怎么能拿它去統一衡量所有老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