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2015年教育藍皮書顯示,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遠比省會城市學齡兒童嚴重得多,尤其是鄉鎮中心校的學齡兒童心理健康問題更為突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2014年對20個省貧困地區學齡兒童的發展現狀調研。調研發現,貧困縣農村學校的寄宿生比例遠高于城市小學,超過60%的農村學校寄宿生人數在50-300之間,其中留守兒童比例占到56.3%。這些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尤其值得關注。
據藍皮書數據分析,對貧困縣鄉鎮中心小學、村小/教學點及省會城市小學的學生心理健康對比評估顯示,農村中心校的學生在依賴(59.8%)、嫉妒(29.1%)、自卑(45.7%)、孤僻(47%)等多種性格問題中所占比例均明顯高于其他兩類型的學校,可能是因為其留守兒童比例更高;村小/教學點的學生“缺乏自信”(62.4%)的情緒問題明顯高于其他兩類型學校的學生,但精神壓力(19.7%)明顯要小。
藍皮書顯示,在行為問題上,村小/教學點的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比例(88.9%)最高,農村中心校學生離家出走(26.5%)、逃學(36.8%)、偷竊(25.6%)、說謊(39.3%)等比例則遠遠高于其他兩種類型學校的學生;在人際關系問題上,村小/教學點中存在“自我中心”(57.3%)問題的學生比例最高,而在“指責別人”(50.4%)、“難以合作”(42.7%)、“不能友好相處”(35.5%)等問題上,中心校的問題凸顯得尤為激烈,遠遠高過其他兩種類型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適應性問題上,村小/教學點學生厭學的比例高達35%,遠高于其他兩類學校,鄉鎮中心校學生學習被動的比例(67.5%)最高,農村學生的學習適應性問題比較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