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24:00
提問人:學生/家長 | 分類:高校招生問答 | 瀏覽:次
2014-05-04 09:36:32如何選擇院校與專業,有什么標準嗎?
回復人:王老師 回復時間:2013-04-20 16:33:03
1、興趣愛好和自身特性
黃倫生說,如果不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個性,他們學什么都會很難。“因為進入高職后,不論是哪一個專業,以后就業機會都很大,因為高職設置的專業都會相當貼近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但是無論進到哪一個專業,只有你學好了,才會比別人具有更高的就業競爭能力。”
林潤惠表示,學生不能忽視自己的基礎盲目去選擇專業。在填報時,通過招生簡章了解該專業開設了哪些課程,來大致判斷自己是否有興趣、能適應什么專業。另一方面,也應該把自己的思維方式取向也考慮到專業選擇中去。也就是說,你屬于形象思維型還是邏輯思維型?如果是前者,那掌握高數、電工、數字化等方向的課程比較符合;而后者可能愛好音樂、圖畫、語言,選擇文科類專業可能相對容易接受。
2、職業的穩定性
有一些專業所面對的企業、行業,或者職業崗位,它有相對穩定性,在任何時候都是需要的。比如會計類、文秘、烹飪類,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可或缺。
3、產業的新興與區域經濟特點
一般來說,與新興產業相對應的職業崗位,或者區域產業結構調整中新出現的行業,在高職的培養周期內就業前景會比較好。如目前,在廣東,高新科技產業、新興制造業都是產業發展急需的。尤其對于一些喜歡創新、愿意面對新職業挑戰的年輕人,應該是站在前沿的產業。
4、對產業、市場的適當超前把握
黃倫生特別強調,學生和家長,要通過更多的了解不同專業的招生規模,可能有些盡管是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它一窩蜂上的時候,就很可能會對未來的就業產生影響。所以,不要盲目地追隨那些所謂的熱門專業,要學會熱門專業冷眼看。
要理性地看待與分析熱門專業,要有超前意識。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專業時要重視對本地區或更大范圍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變化的分析,選擇能推動職業發展的專業。一般而言,新增專業的前景會比較看好,這些專業都是結合了社會需求和學校的辦學優勢,經過專家反復論證后新增的。但是對于已經熱過一段時間,就業情況出現飽和或無序苗頭的專業,就要特別警惕。
5、學校為該專業提供的訓練可能性
大學的學習方式與高中不一樣,特別是高職教育,更注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與操作能力,因此在選擇專業時要清晰查詢專業所在院校所能提供的專業訓練的條件與機會。
判斷學校含金量
高職院校有三種類型,一是本科院校的高職專業;二是公辦高職院校,招生數量大,高職辦學時間長,教育與就業有一定優勢;三是民辦高職院校,國家承認學歷,學費較高。
最寬泛的考察,就是看這個學校是不是出現在各省區市招辦印發的招生學校名冊上。如果想了解得更詳細,可以登錄教育部網站進入相關頁面,驗證這所學校是否具備資格。
“國家首批100所高職示范校”被形象地稱為高職的“211”院校。他們在師資、設備、教學水平方面都在國內處于不錯的水平。目前廣東被列為國家級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有:深圳職業技術學院、番禺職業技術學院、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順德職業技術學院。
更多院校該如何判斷含金量呢?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林潤惠和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黃倫生指出,除了衡量辦學質量一般性指標外,還須在一些特有元素上多加留意:
1、畢業生質量。其中,就業狀況是最能反映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林潤惠說:“一般人都馬上會想到看就業率,但這條對廣東高職院校來說意義不大,因為大家的就業率基本都超過90%。倒是看那些關于就業質量的指標,比如初次薪酬等比較有用。”他指出,或許院校自身對這些指標的統計都不一定到位,家長不妨參看一些第三方調查機構發布的數據,例如“麥可思”在全國范圍內所做的各院校高職生薪酬調查、排行榜等資訊。
2、出身。高職院校的辦學歷史值得關注:有一批高職院校是從中專升格而來的,過去一批老中專,尤其是國家重點中專的底子相當不錯。這些中專轉為高職后,它的職業培訓力量還是很強的。而有些民辦的高職院校開辦歷史比較早,經驗豐富,已經適應了市場經濟的變化需求,在就業市場有很高的口碑。
3、在校生規模。從教育經濟學角度看,一個大學的最優規模是不超過1萬人。規模太大,就業很麻煩。此外,高職不同于普通本科,對教學設備要求非常高,在校生規模太大就會導致設備緊缺,影響培養質量。但同時,如果學校規模過小,比如只有一兩千人,也有其他的問題存在,考生一定要慎重考慮。
4、評估狀況。林潤惠強調,判斷一所高職是否正規,看它是否通過了國家教育部“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非常重要。這是國家對所有辦學的高職院校都要進行的一次評價,從2005年到2010年陸續開展,國內所有在冊的學校都要評。沒通過評估的,就進入“暫緩評估”序列,這起碼說明該學校辦學時間較短,硬件不一定達標。
5、“雙師型”教師所占的比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的目標是“雙師型”,即專業課教師應具備教師和工程師(或高級技師)雙重資質和能力。有些教師即使不是工程師,但也在企業干過,熟悉工藝流程、掌握相關操作技術,也可納入這個范疇。“雙師型”教師在整個師資隊伍中所占的比例越高,則說明職業教育的成熟度和水平越高,例如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和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兩家都超過了70%。
值得注意的是,“雙師型”教師目前還不是由專業機構評定,學校提供的指標可作為參考,但還需要結合其他情況加以判斷。
6、校企合作、定崗實訓以及訂單式培養等項目的數量。從這幾種數量當中,往往可以看出該學校從專業設置到人才培養模式是否足夠適應市場的需要,是否引起了行內業內的興趣,關系到學生在校期間有沒有足夠的培養動手能力的機會,從而推算出就業前景。
7、國家級、省級、教職委及教育行業內的精品課程數量,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數量。
必須注意的是,高職收費并不一定比普通本科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還要注意這個學校能否提供獎學金及助學貸款。因為一些民辦高職院校尚未得到銀行提供的助學貸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