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大學
日前,有山東網友在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反映,擁有龐大人口規模的魯南經濟圈是省內高教的“洼地”,區域內本科高校共6所,其中僅有曲阜師范大學和臨沂大學較強,但兩校的建設也面臨著諸多內部與外部問題。
在這名網友看來,臨沂知名度較低,由于“沂”字屬于生僻字,國內不認識“沂”字的人眾多,其中就包括名校學生。此外,有些人雖識臨沂,卻不知臨沂大學,其中就包括一些專家學者。這樣一來,尤其是在當前“以名識校”的社會輿論下,對臨沂大學的辦學、宣傳以及學生的升學和就業等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所以,臨沂大學的校名需要進行適當調整和變更,比如可更名為東魯大學、淮海大學等,或者校名中冠以“山東”或者“齊魯”等字樣,亦或者在教育部《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指導下進行高校更名可行性論證,爭取“華東”等字樣。另外,無論是師范類的曲阜師范大學還是綜合類的臨沂大學,當下均應積極向高水平應用研究型大學轉變,特別是臨沂大學的建設還應朝著綜合性研究型大學的終極目標推進,而這也恰恰是魯南地區所欠缺的。
2月23日,山東省教育廳經調查處理后回復道:臨沂大學歷經臨沂師范專科學校、臨沂師范學院等發展階段,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臨沂大學。多年來,臨沂大學堅持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培育臨大特質,為黨和國家培養了大量優秀畢業生,并在較短時間內跨入碩士學位授權高校行列。高等學校命名要堅持名實相符、準確規范,體現辦學理念,突出內涵特色,避免貪大求全。近年來,教育部從嚴控制高校同層次更名,要求堅決糾正部分高校貪大求全,盲目更名的傾向,引導高校聚焦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學校名稱承載著學校歷史與聲譽等無形資產,頻繁更名不利于學校內涵建設和無形資產的積累。
山東省教育廳稱,下一步,將繼續指導臨沂大學聚焦內涵發展,持續提升辦學質量,為魯南經濟圈乃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公開資料顯示,臨沂大學是沂蒙革命老區唯一的綜合性大學,學校前身是1941年中國抗日軍政大學第一分校支持建設的抗大式學校,后多次遷徙合并,校名幾度更迭,歷經濱海建國學院、臨沂第一師范、臨沂教師進修學校、臨沂教育學院、臨沂師專、臨沂師范學院等發展階段,2010年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臨沂大學,2018年獲批碩士學位授予權,2021年成立臨沂大學醫學院。
另外,對于魯南地區高校發展,山東省教育廳稱,該廳根據學校建設基礎和轉型意愿,將菏澤學院、棗莊學院納入首批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將臨沂大學、濟寧學院、濟寧醫學院納入第二批財政支持的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目前已累計支持建設經費1.25億元;在“雙高”建設中,支持曲阜師范大學建設“高峰學科”1個,優勢特色學科3個。臨沂大學培育學科1個,濟寧醫學院培育學科1個,目前已累計支持經費8575萬元。實施本科教育“雙萬計劃”,魯南地區高校共有26個專業點獲批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累計支持經費480萬(高水平學科覆蓋專業有高水平學科經費支持)。共有48個專業點獲批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累計支持經費7120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