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篇
當今,地域選擇已成為考生挑選大學的重要參考因素之一,這其中,一些同學盲目跟風,導致熱點城市高校志愿扎堆,升學夢想難以遂愿。因此,在選擇求學地域時,同學們應結合自己未來的發展,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作出深思熟慮的決定。
扎堆熱點城市需慎重

從近幾年我省高校招生錄取情況來看,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東部沿海發達地區城市,以及重慶、武漢等離川較近的重點城市是我省考生報考的熱門地域。考生扎堆填報,造就了這些城市的高校錄取分數水漲船高。
不可否認,熱點城市在經濟、文化方面擁有較大的優越性,求學環境好,就業面寬廣。且這些熱點城市的多數高等教育資源豐富、辦學實力雄厚。能在這些城市讀書,考生和家長會覺得是件光彩的事情。
然而,一味追逐大城市,脫離自身學習實際和未來規劃不可取。一些考生為了到熱點城市讀書,寧肯降低標準填報這些地方的一般院校和專業,也不愿意選擇其他地區知名學府及重點學科,未必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因此,報考熱點城市的高校,應該結合未來的職業規劃,考量自己是否擁有了足夠的實力,這種實力不僅僅是指你的成績,還包括適應能力、家庭經濟能力等。
戀川情結加劇升學競爭
長期以來,我省考生的“戀川情結”較重,許多考生只愿留在省內讀大學。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我省高等教育學府眾多,高等教育資源實力雄厚;二是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身心各方面還不夠成熟,去一個人生地不熟的環境讀書實在不放心,不鼓勵孩子出川遠學;三是考生對本地風俗習慣、文化氛圍比較了解,無需像其他同學那樣度過一個“適應期”;四是身邊親朋好友眾多,人脈關系對于未來畢業找工作或多或少能幫上忙。
由于不少考生緊盯省內院校,使得就讀省內高校的競爭加劇,導致心儀學校失之交臂,錄取專業非己所愿等情況的發生。因此,填報志愿時要放眼全國,通盤考慮,跳出本省,填報其他省份的高校,有可能增加錄取的幾率。
多維度選擇求學城市

城市消費水平。讀大學的費用除了學費之外,高校所在城市的消費水平也是非常重要的制約因素。可能相同的生活質量,在消費水平低的城市每月不到1000 元基本生活費就夠了,而在消費水平高的城市卻需要1500元甚至更高。超出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的求學費用不僅會給父母帶來巨大壓力,也會讓學生背上沉重的精神負擔。
報考的專業要適配。這里所說的“適配”主要是指報考的專業與高校所在城市所處地域相適配,避免出現“水土不服”的現象。比如一些內地高校為求門類齊全而開設海洋類專業,在校學習期間,同學們將因為學校地處內地,接觸海洋生物的機會少,無法進行大量的學科試驗。畢業時,由于內地海洋專業人才需求少,就業堪憂。就業前景。鎖定高校所在城市的時候,就業前景也要綜合考慮進去。所學專業在所在城市的就業領域是否寬廣,是否有發展空間等。盡管熱點城市就業機會多,但通常每年這些地方的高校畢業生數量龐大,就業競爭壓力相對較大。因此,在擇校選城的時候還要看看自己是否有較好的抗壓能力,是想去競爭激烈的大城市發展,還是想在安逸舒適的小城市生活。
總之,選擇求學城市不要過于看重地域環境因素,更不要偏執于某地的高校。還應該立足高校辦學特點結合自身實際作出選擇。
專業篇
專業的選擇關系到今后的就業領域和職業選擇方向,選擇專業時,同學們也需要多方權衡和綜合考慮,以免學非所愿,脫離實際。
結合自身興趣
科學家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讀上自己喜歡的專業,能給考生帶來滿足感和成就感,帶著濃厚的興趣去學習,才能提供不竭的前進動力。招生考試報《高考加油站》專版刊登高考單科優秀考生的學法指導文章,從歷年這些優秀考生們的來稿中可以了解到,他們取得優秀的學習成績,均離不開對學科興趣的培養。
當然,興趣不是指一時迷戀某件事情,而是經過長期思考,長期培養起來的個人愛好。選擇專業時,要結合個人愛好,作出長遠規劃,不能只是“感覺好”就不加思索地填報。要弄清是自己真心喜歡,立志要從事這個專業,還是“聽說”這個專業不錯,是自己喜歡還是家長喜歡等問題。
考慮社會需要

大學畢業,大多數同學終究要走向社會,面臨就業。選擇報考專業時,需將目光放長遠點,了解國家未來重點發展那些行業和領域,結合自身愛好填報相關專業。
如,“十三五”規劃中指出,未來五年,我國將在推進農業現代化、優化現代產業體系、拓展網絡經濟空間等方面發力,勢必在新型農業、現代制造業、互聯網大數據等方面提供大量就業機會。
理性看待“冷熱”
其實,專業的“冷”和“熱”是相對的,社會的發展需要各行各業的人才。縱觀我省考生的專業報考情況,“外語熱”、“經濟熱”、“法學熱”、“醫學熱”等反映出一段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然而,等到大學畢業時,可能當初選擇的熱門領域已經人才過剩,就業形勢也不再樂觀。
成才的途徑不止一條,在未來的路上,有的人可能走科研型的道路,有的人可能報考公務員,更多的人可能步入各行各業的企事業單位,成為專業化人才。高考填報志愿時,選擇合適的專業,才能讓自己少走彎路,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以及人生理想。
報考篇
志愿填報是高考后同學們要跨過的一個重要關口,要填好高考志愿,同學們還需作長遠準備,對志愿設置基本的知識有粗略的了解,搜集相應的報考資料加以熟悉。
錄取批次非辦學實力劃分

2016 年,在我省招生的全國各地高校共有一千多所,高校招生錄取是一項系統而復雜的工作,為確保錄取工作的有序推進,錄取時,不同層次的院校需要分批進行錄取,由此形成錄取批次,每年,我省普通高考《實施規定》對各批次具體包含哪些院校有詳細界定。2016年,我省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不含藝術、體育類專業)分本科提前批、本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專科提前批、專科第一批和專科第二批共6個批次。
錄取批次是為了錄取工作的需要,按照不同的招生特點和辦學層次等而劃定的,而非按照所謂的辦學實力強弱來劃定,并不意味著“一本學校比二本學校強”。例如,本科提前批錄取院校主要為軍隊(武警)院校、國防生招生院校、公安院校本科、教育部直屬師范本科院校、空軍和民航招飛院校、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上海科技大學、上海紐約大學、免費醫學定向(本科)招生院校等,這些院校在招生錄取上通常有特殊要求。
判定一所大學的實力水平應從多方面進行衡量,可從所處地域經濟發展水平、歷史底蘊行業口碑、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數量、師資水平、圖書館建設水平、是否有博士后流動站、主要就業方向、考研率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這些因素不僅關系著入學后的學習環境和教育資源,也影響著今后的就業和考研。
通常,人們常把是否屬于“985 工程”、“211 工程”或者是否是教育部直屬高校作為最主要的衡量標準之一,但是這種衡量標準過于片面。“985 工程”高校是高校中的優秀代表,要求考生要有相當的實力。而“211 工程”高校則具有錄取分數跨度大、辦學水平參差不齊的特點,部分“211工程院校”評選具有一定的地域政策因素,個別偏遠地區的“211 工程院校”的綜合實力以及歷年招生情況可能還不如一些資歷較老、某些學科較為突出的地方院校。
“四條分數線”不能含混不清
“分數線”是同學們在高考錄取期間聽到的最頻繁的詞匯之一,然而,籠統的說“分數線”是不準確的,同學們一定要分門別類地弄清到底是什么“分數線”。
一般來說,需要注意的是“四條分數線”:第一條線是各科類各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簡稱“批次線”或“省控線”);第二條線是院校投檔分數線(簡稱投檔線”、“調檔線”或“提檔線”);第三條線是學校實際錄取最低分數線(簡稱“實錄線”);第四條線是專業錄取最低分數線(簡稱“專業線”)。
今年高考錄取中,北京外國語大學在我省本科提前批招收文理考生,其中文科招收俄語、意大利語、越南語專業,招生計劃共計6人。小李以608分(文史)被該校意大利語專業錄取,在該專業中,其分數最低。經查實,北京外國語大學2016 年在我省的招生錄取的“四條分數線”如圖。

批次線:批次線是根據各省(直轄市、自治區)考生高考成績水平和招生計劃,按一定的比例確定的錄取新生的各批次、各科類最低成績標準。也就是說,批次線是一條報考相應批次的“準入分數線”,院校一般只能錄取所在批次線上的考生,只有投檔總分達到或超過批次線的考生(通常稱“上線考生”)檔案,才有可能被投檔到高校,由高校選擇錄取。
院校調檔線與實錄線:在高考錄取過程中,省級招辦將填報了某校志愿且成績在批次線上的考生檔案,按總分(含各類加分)從高分到低分排序,按院校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進行投檔,投檔的最低分那位考生的成績,就是該校的調檔線。而招生院校所錄考生中,最低分者的投檔成績即為該校的實錄線。
專業線:招生院校各專業的最低錄取分數即為專業線,也就是說學校招生有多少個專業,就有多少條專業線。通常從分數值上說,省控線≤調檔線≤實錄線≤(各條)專業線。專業線的高低與學校生源狀況與招生計劃配度等因素有關,并不是招生學校自己劃定,而是在錄取時產生。
學校加分認定要看清

此處所講的加分認定,是指所報考院校是否承認我省的高考加分,或者加分投檔專業分配時,是按加分后的“總分”還是按“裸分”(考生高考原始成績)排序,一定要在報考前搞清楚。
院校對于加分的認定,一般會在學校的招生章程中注明,同時,每年《招生考試報?合訂本》在公布高校招生計劃時,也會注明學校對加分的認定情況。如,中國科學院大學今年的加分認定為“認同四川省少數名族加分項目,但分值最高20分”。
報考條件限制要細看
報考條件限制主要指高校在招生錄取過程中,按照自身人才培養方向、專業設置等的需要,對報考考生的體檢、單科成績、語種、性別、應往屆以及綜合考核等方面有特定的要求。
以體檢限制為例,今年本科提前批錄取中,大連海事大學在我省招收的專業均要求考生身高、視力達到相應條件,一些未達到要求的考生填報志愿時可能沒注意,導致進檔后被學校退檔,未能如愿讀上該校。因此,同學們在選擇報考的目標大學及相關專業時,特別要注意規避這些“硬傷”,以免在錄取時被院校退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