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高三家長,有家長在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擔心,有家長感到了緊張和焦慮,有家長在孩子悶悶不樂時而束手無策,有的家長因為無法與孩子做到有效的溝通而感到困擾。
其實,學習任務是孩子自己應承擔的事情,家長作為孩子的備考伙伴,要想起到助推作用,最重要的事情是:管理好家長們自己的情緒,積極引導孩子。因為情緒是會互相傳染的。如果您在積極的情緒狀態下,那么整個家庭的空氣是清新的,孩子的心情自然也是輕松的。這將對他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情緒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既可以成為人們行為的動力,也可以成為人們行為的阻力。
我之前長期跟蹤過國家運動員的競技心理研究,進入教育領域工作后,讓我深深體會到,高考備戰與競技比賽非常相似。在競技比賽中,主客場的優劣、裁判是否公平、比賽中的傷病、成績的好壞都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運動員的比賽情緒。高考備戰中,孩子的成績、身體狀況、心情狀態也會直接和間接地影響孩子的學習和家長的情緒。因此,擁有穩定的備戰情緒,處萬變而不驚是優秀家長應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質。
高三家長,如何管理自己情緒
首先,給孩子營造一個輕松的“大環境”。眼看正式進入高三,有的家長看起來比自己的孩子還焦慮、緊張。擔心孩子成績、身體,迷茫于孩子的未來。其實,家長的這種情緒狀態是會傳遞給孩子的。因為每個人的心理狀態都會通過行為而外顯地表現出來。
比如,家長的焦慮和緊張會寫在臉上,面部表情的變化是第一寫照。孩子跟您生活十多年,他們很容易察覺。當然您行為上的變化也許自己不容易察覺。比如,語言的使用上,您是否總在把話題放到學習成績或者跟其他孩子的比較上面?行為上,您是否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而在原地打轉轉、手忙腳亂、急得直冒汗?這時,您已經或多或少把自己的消極情緒傳遞給了孩子。
當然,做到處萬變而不驚很難。作為家長,至少要有這方面的意識。在壓力面前,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其次,對孩子的關心,掌握好“度”。高三的學習任務是繁重的,所以身體健康是關鍵。有的家長會“過分”關注孩子的營養和身體健康。雖然看似很小的事情,但卻無形中給孩子施加了壓力。這些超出“適宜”的關心,讓孩子在心理上產生一種:爸媽對我這么好,如果我沒考上**大學,真對不起他們!所以,不要把您的關心,成為孩子的心理負擔。對孩子的關心,要適需要和情況而定。相信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那么請您把握好這個尺度吧。
再次,面對孩子的小變化,不要“小題大做”。孩子某次成績出現波動,家長可能會采取相應措施。比如成績差了,盲目請家教,成績好了慶祝一番。這些都是比較沖動的行為。因為成績的好壞是很多因素決定的。比如,出題的難易程度、考試的心理狀態、考試時的身體狀況等等。家長要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的成績變化的真正原因后再采取行動。
有的家長在孩子感冒或者發燒時,特別緊張。擔心生病影響孩子的學習,從而把自己的焦慮情緒傳遞給孩子,結果導致延長孩子恢復健康的時間。家長的心情能夠理解。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里,家長卻忽視了一個最基本的常識:人都會生病,生病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您需要做的只是好好照顧孩子,珍惜這個時間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好好調整身心,為下階段的復習做好最佳的心理準備。
六個有效方法,做科學高三家長
為了使自己的心理狀態保持在最佳水平,可根據下列具體情境和個人情況采取下列簡單易行的調節方法:
一、 表象調節
方法:腦海中清晰呈現自己過去獲得成功時的最佳表現,體驗當時的身體感覺和情緒狀態。比如,家長可以想象自己以前工作中成就感最大的時刻,體驗該場面您的身體感覺以及情緒體驗。家長也可以運用同樣方法在孩子情緒低落的時候做出引導,教他們想象曾經取得進步的場景,體會當時的身體感覺和情緒體驗。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調整當時的情緒狀態,也可以提升自信心水平。
科學依據:表象重現是一種積極的意念,它可以間接地使植物神經系統活躍起來,進而促進心跳加快,呼吸加強,使新陳代謝過程的血流量加大,糖分解加速,熱能供應充足,使全身增力感覺和增力情緒加強。
二、 表情調節
方法:有意識的改變自己面部和姿態的表情以調節情緒的方法。如感到緊張焦慮時,可以有意識地放松面部肌肉,不要咬牙,或者用手輕搓面部,使面部肌肉有一種放松感。當心情沉重情緒低落時,可以有意識地做出笑臉,強迫自己微笑,即使做不到,可以看看別人的笑臉。
科學依據:情緒狀態與外部表情存在著密切有機的聯系,因此而有“情動于衷而形于外”的說法。情緒的產生會伴隨一系列生理過程的變化,并因而引起面部、姿態等外部表情。
三、 活動調節
方法:利用不同強度、速度、幅度、方向和節奏的動作練習,控制情緒狀態。例如,情緒過分緊張時,采用一些強度小、幅度大、速度和節奏慢的動作練習,比如瑜伽、散步,可以降低情緒的興奮性,消除過度緊張狀態。情緒低沉時,可采用幅度小,強度大,速度快和節奏快的變向動作練習,比如快跑。通過反復練習,可以提高情緒的興奮性。
科學依據:大腦和肌肉的信息是雙向傳導的,神經興奮可以從大腦傳至肌肉,也可以從肌肉傳至大腦。肌肉活動積極,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多,大腦的興奮水平就高,情緒就會高漲。反之,肌肉越放松,從肌肉向大腦傳遞的沖動就越少,大腦的興奮性就降低,情緒就不會高漲。
四、 顏色調節
方法:過分緊張時,看些綠色、藍、紫色彩,具有鎮靜作用,設法用綠色毛巾,飲用帶綠色飲料,到藍色環境中休息,可使過度興奮得到緩解。如果精神狀態不振,應多給予紅色或黃色刺激。
科學依據:顏色是視覺刺激物,可以同時引起其他感覺,使人感到冷暖、重量、味道等的不同,稱為聯覺。
五、 氣味調節
方法及科學依據:蘋果與香料的混合物有很好的鎮靜作用,甚至能使某些人避免產生恐懼心理。英國科學家發現,模擬海濱實驗室里的病人在室內加入海洋特有的氣味時,精神更為松弛。日本一名研制香味空氣裝置的工程師聲稱,計算機操作人員在呼吸茉莉和檸檬香味的空氣后,減少了計算錯誤。這些方法,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家長可以嘗試使用。
六、 飲食調節
方法及科學依據:食用碳水化合物能起到鎮靜作用,因為它刺激大腦產生一種神經遞質,使我們感到平靜和松弛。咖啡因(存在于咖啡、阿司匹林及可口可樂中)直接刺激神經系統,使警覺程度提高,過多則可能使人產生抑郁、煩躁的情緒。鹽,與鉀一起調節體液平衡,食用過多則易怒,刺激腎上腺,提高應激和喚醒的程度。白天食入含色氨酸(在雞、魚、奶、香蕉、大米中所含的氨基酸)過多,易困倦。攝入糖,短時間內量入血補充能量,暫時緩解疲勞,過多則使腎上腺過度工作,以致使其調節血糖的功能下降,疲勞感增加,抑郁,易怒。所以,家長要科學判斷食物的攝取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