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家教育部先后出臺了有關高考的學業水平考試、綜合素質評價、加分項目瘦身與自主招生三個重磅文件,引起社會極大關注。今天我們就來解讀一下此次出臺的新政策,高考改革的風浪再次襲來,考生和家長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一、高考加分項目最大幅度縮減,分數更重要了
1、取消體育特長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重大國際體育比賽集體或個人項目前6名、全國性體育比賽個人項目前6名”、“國家二級運動員(含)以上稱號”的考生,均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2、取消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中學生(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全國決賽一、二、三等獎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3、取消科技類競賽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含全國青少年生物和環境科學實踐活動)、“明天小小科學家”獎勵活動、全國中小學電腦制作活動一、二等獎,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或國際環境科研項目奧林匹克競賽獎項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4、取消省級優秀學生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獲得省級優秀學生稱號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5、取消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加分項目
在高中階段被認定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跡的考生,不再具備高考加分資格。
以上加分占歷年高考加分項目的54.55%。可以看出新政策弱化了幾個加分項對高考的影響,更加強調學生的考試分數,這提醒考生們慎重將過多的學習精力和時間用在特長發展上。減少加分項目同時縮小了招生不公平的土壤,更加促進了教育公平的發展。
二、得語文者得高考
高考改革后,三門統考課語文、數學、外語,其中外語可以多次參考,取最高分計入高考總分,就高考總分的區分度來講大大降低;數學在今后的命題中要大幅度降低難度,區分度也會較大下降,只有語文的廣度、難度提升,因此語文在高考總分中區分度會最大,最容易拉開學生檔次。因此可以理解為得語文者得高考。
語文的提高需要長期積累,這就需要考生養成對語文知識的積累習慣,建議從培養閱讀習慣開始,大量文學作品的閱讀欣賞會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考生會更從容地面對高考語文的閱讀題。提高語文成績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考生需要養成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并一直堅持下去。
三、培養興趣要常態化,放棄功利化
雖然高考將會取消文藝、科技、體育等特長生的加分,很多家長會認為這些興趣愛好似乎都不再重要了,其實這是很大的誤解!
要想知道自己的孩子對什么感興趣,就要從小學開始進行常態化發現和培養。
四、教改后,學校的實力會接受考驗
高考改革后最重要的學科是語文、英語、數學,語文會更凸顯,因此高考改革的走向更偏“文”。因此,各個高中校要在幾乎所有的方面做出與改革配套的調整,是全面的改變而不是局部的。
五、綜合素質評價進入高考,僅作為參考
教育部文件對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價做了以下規定:綜合素質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5項。
1、思想品德
重點是學生參與黨團活動、有關社團活動、公益勞動、志愿服務等的次數、持續時間
2、學業水平
重點是學業水平考試成績、選修課程內容和學習成績、研究性學習與創新成果等,特別是具有優勢的學科學習情況
3、身心健康
重點是《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主要結果,體育運動特長項目,參加體育運動的效果,應對困難和挫折的表現等
4、藝術素養
重點是在音樂、美術、舞蹈、戲劇、戲曲、影視、書法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興趣特長,參加藝術活動的成果等
5、社會實踐
重點是學生參加實踐活動的次數、持續時間,形成的作品、調查報告等。
總結以上政策,家長和考生們需要注意
1. 興趣特長對考試加分將會逐步拋棄
現在這些特長對升學的幫助正在被不斷地弱化,但與學生的前途、未來的關系卻被強化了,也就是說加分政策的調整并不是為了讓學生放棄這些特長愛好,而是希望能去掉這些功利化的因素,讓學生不再為了考試加分而不得不學習某些興趣愛好,有特長的學生也能更健康地對待自己的興趣,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而非加分的工具。
2. 興趣愛好對職業發展更加重要
未來高中將不分文理科,高考錄取將不再區分一本、二本、三本,這些調整都在強調學生對課程和專業時的自由選擇。因此,鼓勵學生培養興趣,從而學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才會更容易成功、成才。
非常多的考生和家長在填報志愿的時候,對專業和院校幾乎沒有了解,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適合從事這些職業,造成上了大學卻發現對專業不感興趣,從而影響畢業就業的悲劇。教育部近年來不斷地在強調學生生涯規劃的重要性,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
3. 那么考生填報志愿時該如何選擇專業呢?
我們使用‘完美志愿’智能填報工具來作為演示
第一步,輸入自己分數或排名

第二步,選擇意向城市

第三部,選擇意向職業

第四部,選擇院校優先或專業優先

經過以上四步,就能夠根據分數和期望職業得到推薦的學校和專業了,還有性格測試、各專業就業數據等信息,都可以幫助考生最大化地發揮選擇專業的自由,找到自己天賦所在專業,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
我們可以發現,招生政策的方向是,在挑分為先的前提下,向選人靠近,即使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最后對高三的同學們說兩句:
高考雖然改革,學習實力始終最重要;
專業選擇要趁早,未來就業更輕松;
與其瞻前顧后,不如勇往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