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聽到有的家長說:
孩子初中學習很好,到高中成績一落千丈,學習也很刻苦,晚上看書到深夜1、2點,可成績就是不穩定,忽上忽下落差很大,家長是既心疼又著急。相反大部分學霸成績穩定而且學習沒有那么辛苦,這是什么原因呢?

1.忽略基礎,過分浮躁
有的同學初中學習成績很好,到了高中還用初中的學習方法,比如大量刷題,臨考突擊等,短期內追求總分大幅提高,復習時心浮氣躁,一會兒翻這本參考書,一會兒看看那本習題集,一晚做幾十道題還嫌少,而考試時發現效果并不佳。主要原因是沒有抓住基礎,要知道基礎題在高考中占80%分啊。衡量復習效果的高低不是以看書多少做題多少為標準。有時精做一題勝過泛做十題,讀透一個知識點勝過粗翻一本書。
2.學習進度未能緊跟老師的學習安排
在高中學習中,不乏喜歡撇開老師的學習安排而獨立搞自己學習計劃的孩子,不排除里面有個別成功的,但大部分是多走彎路步入歧路的短視行為,這方面慘重失敗的教訓是屢見不鮮的。就連自學能力極強、思維素質扎實全面的高考狀元們也以親身的教訓再三告誡同學們:自己的學習小計劃一定要服從老師的大計劃,千萬不要甩開老師另搞自己的一套。

3.缺少自我歸納和總結
許多同學總以參考資料上面已系統化整理好內容為借口,不愿意動手做扎實細致的整理筆記。其實,學習中的錯題、疑問、焦點、疏漏、遺缺等反饋錯源信息都是很寶貴的增分點,自己動手整理的知識筆記是自己的腦力思維結晶,經過反復思考的內容能深扎在大腦深處,潛意識會增強對它的熟知感。通過自我歸納和總結,才能做到舉一反三,熟練掌握。
4.不善于制訂科學的小計劃
在緊跟著老師安排走的大前提下,制訂一份留有時間彈性的小計劃是每一位學生應切實做到的。計劃執行不好的原因,一般是時間安排不當,缺乏彈性、機動性,造成自我復習東一榔頭西一錘,漫天撒網,效果不好。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制定階段性復習目標,在大計劃下制定科學的小計劃,再推進小計劃完成,自然就實現大計劃了。

5.缺乏清晰的高考奮斗目標
“我想考上大學”、“我想考上某所學校”只不過是一種籠統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標,對潛意識學習潛能的刺激力度不大。高中三年,更要對自身的學習成果有深入的了解,可以不斷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具體目標。也就是說,需要一個恒久、量化、清晰、明確、具體的高考目標牽引自我潛意識去努力,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
6.沒有養成自我調節積極心態的好習慣
三分鐘熱度是同學們學習中常犯的通病,每天應該隨時用自我想像、自我暗示、自我談話、自我反省、自我激勵、自我鞭策等多種激發方法突破心理上的學習高度極限,煥發出心靈的巨大潛能,使自己每時每刻處于自信、樂觀、向上的自信學習狀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