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與幸福程度之間有關聯嗎?
在“2015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中,超過半數的受訪者(52.5%)認為“沒有必然關系”,不過也有三成受訪者(35.1%)覺得“錢越多、越幸福”,只有12.4%的受訪者覺得“錢越少、越幸福”。
雖然大部分受訪者對于“錢多”表現得還算“超脫”,但在收入面前卻顯得有些“計較”。在“影響國人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榜單上,收入排在首位。

A 收入和閑暇時間是幸福感的保證
在“影響職業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榜上,收入排在第一位,其次是個人能力的體現,再次是個人發展空間,職場人際關系和個人興趣的實現分列第四、五位,排在第六至十位的依次是:福利、工作為自己帶來的社會聲望、領導對自己的看法、職位高低、單位實力。
與收入“高高在上”的地位相應的是,大部分受訪者認為,最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待遇、福利是年終獎。此外,帶薪年假、旅游度假、健康體檢、績效加薪等待遇、福利,也都能夠對職場人的幸福感提升起到較大作用。

B 自由職業者為何能排第一?
在今年的榜單上,排在前十位的依次是:自由職業者、教師、政府官員、藝術工作者、普通公務員、導游、民營企業家、健身教練、演員、創業者。
自由職業者,不正是那種讓錢和時間都“兩全其美”的幸福職業嗎?在收入方面,國內一家大型網站發布的《2014年O2O自由職業者分析報告》顯 示,稅前月收入高于5000元的O2O自由職業者占到68%,9%的人超過1萬元,而低于3000元的僅占14%,在幾個熱門的自由職業中,汽車評估師的 平均月薪甚至達到了16623元,按摩師的月平均薪資達到12244元,足療師達到9823元,美甲師達到8014元;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 常奔波的勞碌,同時還免去了人際關系的摩擦。
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都辭去工作投身到了自由職業者的圈子之中。

C 2012年以后,公務員跌下榜首
在時間方面,自由職業者可以免去日常奔波的勞碌,同時還免去了人際關系的摩擦。因此,不少有一定專業技能的人,都辭去工作,投身到了自由職業者的圈子之中。值得關注的是,這也是自由職業者第一次排在“公眾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職業”排行榜首位。
在2014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政府官員、高管、教師之后,位列第四;在2013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教師、政府官員、高管、藝術 工作者、普通公務員之后,位列第六;在2012年的榜單上,自由職業者排在普通公務員、政府官員、教師、藝術家、高管之后,同樣位列第六。
聽聽專家怎么說
職業幸福感變化因大環境變了
東南大學人文學院社會學系張晶晶老師認為,自由職業者幸福感指數上升,總體上是個好的現象,有其積極的一面。這說明社會大眾開始轉變“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觀念,傳統中把職業劃分三六九等的現象在逐漸淡化,只要是自立、獨立,能養活自己的職業都能慢慢被認可。

年輕人選擇職業前一定要有規劃
職業的滿意度和幸福感調查是個主觀調查,調查的數據和內容有其主觀性。只是從調查角度切入“窺探”某個行業的從業者的工作狀態,“對求職的年輕 人來說,參考價值不高。”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在隨機調查中。有自由職業者擔心,別人對其從事的職業有偏見,有意隱瞞了相對負面的數據。
“任何一個職業選擇的前提是規劃,年輕人不管如何選擇,要想到未來5到10年的理想。”選擇職業時,要考慮未來的人生會變成什么樣子,“現在做 得這份工作與長遠理想職業有多大契合度,在過程中,找個可以融合的點。”實際上,求職者很難找到百分百滿意的工作。“百分百讓你幸福的工作很少,總體上 說,從長遠規劃的角度找個平衡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