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又有好多考生通過自主招生加分拿到名校的錄取通知書。就如百年英才的馬同學,高考分數還沒有到一本線,卻通過自主招生的加分,拿到了一本名牌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他爸爸高興的直感嘆:“高考志愿填報真的要掌握技巧,如果小馬沒有走自主招生,和大家一樣走統招,孩子就拿不到這么好的大學通知書了。“
這個例子,也提醒17屆、18屆的家長們,掌握一定的高考填報技巧非常重要。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孩子沒特長,成績也不好,能否通過自主招生為明年高考加分呢?”大家都知道拿到自主招生錄取指標的考生在當年高考時可以享受到20分以上不等的降分優惠(個別院校可以優惠到一本線)。雖說自主招生考試對學生的報名資格沒有一定規則,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適合選擇自主招生。因此,考生就需要好好了解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以及招考院校的基本要求,尋找雙方最佳的匹配點。
高校普遍認可這兩類考生更適合參加自主招生:
一類是學生自身素質好,能力強,品學兼優;另一類是有專長或特長,能滿足院校選拔的特殊要求。(比如:全國各種重量級競賽的獲獎者)看到這里,可能會有考生或家長產生疑惑,“是不是沒有任何獎項的,沒有特別突出特長的考生就不能參加自主招生報考了?”
其實不是這樣。每年都有很多“三無學生”都能通過海選,且最終拿到加分。“三無學生”都是如何實現逆襲的呢?
時間充裕的三無學生,比如:高一高二學生,一般都會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充實自己,為各種競賽貯備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如果不喜歡作文、物理、數學等難搞的競賽,對自己特長不了解的考生,一般建議選擇參加21世紀全國中學生英語演講比賽,這個比較容易而且適應時代潮流,可以鍛煉英語能力。
其次,天生我才必有用,努力發掘特長優勢。絕大多數高三考生,正處于心理趨向成熟的年齡,都是朝氣蓬勃,胸懷大志的理想主義者,都有通過大學的進一步深造,進入社會創造一番成就的理想。所以,考生要結合專業的心理測評技術,發掘自身的潛質和平時注意不到的一些特長優勢,量身定做自主招生申請材料、科學的目標院校定位以及合理的高三全年升學規劃。有規劃,有目標,才有動力,高三的學習激勵將會持續發力,激勵孩子好好學習,成績上升那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作為高考中不可忽視的自主招生,同樣是家長們需要衡量和考慮的一次絕佳機會。我們沒有條件,就充分利用時間來創造條件。但小編提醒各位家長:咱們一定要慎重考慮孩子是否具備參加的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來用心規劃和處理好高三備考過程中每次機會。而不是,等高考結果已經成為定局的時候,家長們在心中留下的只是憾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