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戰略部署,加快高水平應用型高校建設,深入推進應用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人力資源保障,11月17日,由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主辦的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與應用文科高校(專業集群)轉型發展研討會在京召開。來自全國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共200余名代表參加會議。
陳鋒主任作了“從工作科學到科學工作標準”主題報告,從如何定義工作科學、如何完成工作、建立科學工作基礎標準、應用文科改革與科學工作標準等方面進行了闡述。陳鋒指出,工作科學是由工作需求所驅動的,是對勞動者應用知識、技術和技能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一般規律和通用方法的總結,工作科學教育和建立科學工作基礎標準對提高教育質量具有重要意義。陳鋒強調,在高等教育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應用文科(專業集群)改革必須適應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趨勢,以提高學習者實踐能力為核心,推動實踐能力培養與科學工作標準應用的有機結合。通過推進科學工作標準應用和建立工作科學研究院,助力應用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實現應用文科(專業集群)的成功轉型。
圍繞“應用文科(專業集群)轉型發展”主題,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專家團成員、燕園智庫執行秘書長張維智,人社部職業鑒定中心職業標準總監李懷康分別作了主旨發言。商丘師范學院黨委書記介曉磊、合肥學院副院長劉建中、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副院長陳永躍和中國陶行知研究會職業教育分會副理事長周文彪等圍繞“應用文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實踐教學體系建設”進行了高端對話交流。與會人員圍繞文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機制探索、文科實踐教學與工作標準研究、文科應用轉型課程與能力建設、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范基地建設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討。
會議期間,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與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發布了“科學工作能力提升計劃(百千萬工程)”,該計劃通過發揮教育部學校規劃建設發展中心先進理念引導和創新設計以及管理優勢,利用圓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創科學工作標準集成體系和數據庫優勢,與高校深化合作,以“共創共享”的方式,在1000所高校合作建設“科學工作能力實訓示范基地”,并以此為載體,面向學生提供涉及100個行業的工作崗位體驗、科學工作訓練和工作能力等級認定,同時培訓10000名以上高水平應用文科實踐教學師資,并開展新興行業崗位工作標準體系研究,探索培育國家工作標準資質體系。該計劃體現了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理念,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培養能夠“治國興業”的專業人才的重要舉措。項目實施后可以縮短學生勝任工作崗位的時間,普遍提高學生專業崗位技能和科學工作能力,具有深遠的社會和經濟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