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咱們平民家庭的孩子和美國家庭的孩子教育到底有何區別呢?針對這個問題,下面天道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下從奧巴馬,在到克林頓,看看美國“第一家庭”的育兒經,和咱們區別在哪里呢?
奧巴馬的家教準則
提起自己的兩個女兒瑪麗亞和娜塔莎,奧巴馬總是難掩幸福之情。奧巴馬是出了名的好父親,早在他第一次進行總統競選時就表示有件事是讓他無比自豪的——在長達21個月的選戰中,他沒有錯過一次孩子的家長會。第一夫人米歇爾在演說中談到丈夫時表示,至今他仍每晚和女兒一起吃晚餐, 耐心回答她們的問題,甚至為她們在學校交朋友的事出謀劃策。

在奧巴馬和夫人米歇爾的教導下,兩位女兒亭亭玉立,陪著父親母親出訪他國、參加活動,舉止得體,外語流利,雖然年紀都不大,卻是真真正正HOLD住了全場!奧巴馬一家的“女兒經”是什么樣的呢?
父母要做好子女的榜樣
奧巴馬和米歇爾在白宮的生活很有規律,通常兩人早上5點30分起床,米歇爾晚上9點30分就寢。早晨起床后,奧巴馬和米歇爾都會到白宮內的健身房做運動。一個星期有六天,奧巴馬是一定會到健身房去做運動的,不論再忙他也會堅持。芝加哥的時候,奧巴馬也會抽出時間做一些家務事,奧巴馬說那時他主要是每個月付支票、修理房子和汽車、到超市買菜,有時也會洗衣服。
要讓孩子們感覺到被愛
奧巴馬夫婦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對孩子們的愛,他們手拉手滑旱冰,高興時擊掌慶賀。薩莎偎依在她父親的腿上、觀看姐姐參加的足球比賽。
奧巴馬夫婦對孩子們的世界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當薩莎排練舞蹈,或者瑪麗婭和她的籃球隊友們一起玩耍時,她們的母親往往在一旁關注她們。奧巴馬更是在女兒的生日會上獻歌,在她們的畢業典禮上落淚,身為運動高手的他甚至跑到二女兒所在的校棒球隊當教練!
家庭的穩定和傳統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
在芝加哥的時候,奧巴馬夫婦的星期六總是家庭生活,女兒要上舞蹈課,然后和媽媽、朋友以及朋友們的孩子一起,吃一頓披薩午餐。奧巴馬家有強制的統一睡覺時間,雖然孩子們對此經常咕噥抱怨,但這能夠讓她們保持健康的生活節奏。
這些家庭傳統,能夠幫助孩子衡量時間的價值,并珍惜時間。米歇爾經常和女兒一起躺在床上聊天,這種日常小儀式可以讓孩子感到放松和舒服。
立規則同時給孩子們一定通融空間
奧巴馬在芝加哥的時候,有時會用小獎勵的方式鼓勵女兒做家務,當女兒每周完成她所做的家務事后,奧巴馬會給女兒一美元的獎勵。女兒所要負責的家務事包括自己整理床被、擺好餐桌的餐具、吃過飯洗碗、清理游戲室、將玩過的玩具擺放好,同時每天要練鋼琴。即使在白宮,奧巴馬的兩個女兒也必須自己整理床鋪、設定鬧鐘。養成自力更生的習慣,奧巴馬夫婦認為這樣做可以讓她們長大后不至于以為,一切都是理所應當的。
制定清晰而一致的規則,可以培養孩子們的責任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規則是很有用的,但是還要保持一定的靈活性,允許有理由的通融。
關注孩子的學習,但不強迫死讀書
一次大女兒瑪麗婭的科學考試的成績在學校只拿到學生前27%的名次,這讓奧巴馬感到失望。他問女兒為何成績這樣,女兒說,考試并沒有按照學習指導上講的去考。奧巴馬問女兒,你對提高考試成績有什么想法,女兒說,她會仔細將課本全部讀下來,而不是只挑可能考試的部分來預習。后來在2009年底的一次科學考試中,瑪麗婭的科學考試成績進入了學生前5%的名次。
奧巴馬夫婦會限制孩子看電視的時間,因為電視節目和電子游戲大大減少了兒童們的玩耍和學習時間。如果女兒不能選擇看質量較好的電視節目,那就不能看電視。奧巴馬曾為女兒瑪麗婭大聲朗讀過《哈利波特》一書,而且是全部的7本。米歇爾也十分注重女兒的閱讀,她認為兒童多閱讀有利于她們提高語言能力、思維能力。
克林頓夫婦的掌上明珠
雖然克林頓夫婦沒能像特朗普那樣建立起一個五人的“子女天團”,但是兩人唯一的掌上明珠切爾西也一直令他們驕傲不已。父親克林頓在接受德國雜志采訪時稱贊女兒切爾西是個天才政治家:“在我們家里,切爾西無疑是最好的政治家。在這方面,她就是個天才。如果她進入政界,那簡直太好了!似乎她也有意這么做。”

切爾西繼承學霸父母基因,從小學習表現出眾,12歲開始為父親競選拉票,13歲進入白宮生活。在斯坦福大學歷史專業學士學位之后,她又赴英國牛津大學攻讀國際關系,獲得碩士學位。2011年,切爾西開始攻讀牛津大學國際關系哲學博士。
切爾西能否進入政界,并且重續父母的輝煌還是一個未知數,但是在克林頓夫婦的精心栽培之下,她的人生已經注定非常精彩。從希拉里所著的《It Takes A Village》這本書中,我們能夠看到克林頓夫婦教育子女的一些觀點。
不要過分保護
希拉里認為應該壓制住自己保護孩子、不讓任何人任何事傷害他或令他失望的渴望。在切爾西4歲時一個天氣略涼的日子,希拉里建議她穿上毛衣,切爾西卻說:“媽媽,我不覺得冷。也許你覺得冷,但我的溫度計跟你的不一樣。”
希拉里這才發現,時時刻刻保護著孩子,其實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為生命無法預估,而且孩子對于獨立的欲望實在太強大。不如適度讓孩子自己做些決定,至少饑寒飽暖,孩子是可以自己判斷的。
多些高質量時間陪伴
有一天克林頓抱著2歲的女兒閑逛,并不停地跟她說著話,但是電話鈴頻頻響起,打斷了父女的交流。最終,在某一通電話打來的時候,切爾西狠狠地在克林頓的鼻子上咬了一口,以此來吸引爸爸的注意力。克林頓心領神會。
注意對孩子的說話方式
希拉里在《It Takes A Village》中寫道:研究發現,在受教育程度高、經濟條件好的家庭里,孩子到3歲時聽到的單詞超過3000萬,是條件差家庭的孩子的3倍。而且,收入和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更傾向于說:“很好”“對”“我愛你”等。工薪階層的父母會更多地說:“那樣不好”“你錯了”“住手”“閉嘴”等,對孩子表揚較少,批評較多。
這種交流方式的不同影響到了孩子的詞匯量,后續測試證明那些孩子上了三年級后,早期語言接觸的影響依然存在。這個發現警示所有父母——無論收入、教育如何——不僅要對孩子說得更多,而且要更具建設性,更為正面。
更多家庭活動
全家人一起吃飯,飯后說說話,聊聊天,可能正在逐漸從緊張的生活中消失,或被加班和快餐取代。即便工作繁忙,希拉里自始至終重視這項“耗費時間”的活動。
在切爾西小時候,希拉里一家每周抽出一個晚上來進行家庭活動,并輪流決定做什么活動,比如打迷你高爾夫、看碟、遠足等等。
有一項調查說,美國母親每天跟孩子說話或給孩子讀書的時間平均不到30分鐘,而父親平均不到15分鐘。即使是陪伴,多數也是陪孩子一起看電視,而不是交流。希拉里建議父母們停下來,聽聽孩子在說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