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廣大考生和家長來說,判斷一所大學是否屬于名牌,有幾個參數是必不可少的:它在全國同類別大學中,應該是建校時間較長(起碼應該在20年以上)、師資力量雄厚(老教師中有教授職稱、年輕教師中有博士學位者應占一定比例)、教學質量過硬(有幾個在全國叫響的特色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較高(當年初始就業率在85%以上)。下面所列的院校都滿足了這些參數指標。
可能有人會問,既然這些學校是名牌,為什么沒有進入國家“211工程”序列呢?
這是由我國目前高校體制所決定的。所謂“211工程”高校,就是國家財政部重點投資扶持的院校。這些資金投向哪里,要考慮到許多因素:院校歸屬、區域分布、行業重疊、少數民族、經濟貧富甚至占地面積、辦學規模等等。例如“院校歸屬”因素,因為“211工程”建設是教育部牽頭制定的,所以教育部直屬的院校基本上都列入了該序列。又如區域分布,國家不可能把所有的錢都投向某一地區的高校。再比如經濟因素,北京、上海及廣東、江浙等省市的地方高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已經很發達了,國家必然要把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偏遠而又貧困的地方高校。
由是觀之,“211工程”高校并不是判斷一所高校是否名牌的唯一因素,甚至也不是主要因素。換句話說,進入“211工程”序列的高校并不都是在全國數得著的高水平院校,沒進入“211工程”序列的高校——尤其是北京、上海、南京、天津、西安、武漢等城市,有相當一部分地方高校在辦學設施和教學水平上遠遠超過外地“211工程”高校。就全國范圍而言,我們只能說,凡是進入“211工程”序列的高校在當地是最好的綜合大學之一。
下面介紹的非“211工程”里的名牌大學有兩種情況。
一種是“一本高校”:或原來是國家重點大學,后來國家調整時由于上述原因沒能進入“211工程”行列;或學校辦學實力雄厚,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或原來是中央部委屬大學,后來劃轉到地方管理,而地方政府給予了強大的支持和投入,學校反而因此獲得了新的生機和強大的活力。
一種是“二本高校”:或是省屬重點大學,或是有辦學特色,或是“居所顯赫”。無論哪種情況,它們都有自己的品牌專業,長期以來在全國享有一定的聲譽,在各地招生時,由于政策原因,年度招生計劃一部分在一本錄取,一部分在二本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