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就聽父母念叨,上大學要上清華北大。能到這樣的好學校讀書,將來就能出人頭地、找個好工作。這是意識里對于大學的一個認識:只要上了好大學,有了高學歷以后就能過得很好。
我們寒窗苦讀十余載,勤學苦讀才能上的好大學究竟能帶給人什么?
良好的學習環境和學術氛圍
首先,在清華北大這樣的211、985重點高校,學霸真的很多!每學期,無論寒假、暑假還是平時,圖書館里都有好多人。特別到了考試周,圖書館還沒開館就聚滿了排隊的人,直到閉館人才散去。
其次,無論是教研實力還是校園環境,像清華北大這樣的211、985重點高校最直觀的表現還在于擁有很多行業內比較厲害的兩院院士、長江學者、國家千人計劃等等,博碩士點的數量以及圖書館豐厚的藏書量。
所有的一切都在促使你前進,變得更優秀。
廣闊的發展平臺和眼界
學校越好,所能提供給學生、老師成長發展的機會也越多。一些知名作家、學者經常會在清華北大這樣的211、985重點高校舉行分享會,像一些高端學術論壇也會選擇在這樣的學校舉辦,而不是一個普通的二本乃至三本。
同時,這些重點學校會給你很多額外的學習機會、比如出國深造、交換生、聯合培養,只要你足夠優秀。即便到了畢業季,知名的國企、外企在篩選簡歷時也會因為你的畢業學校對你很看好,像寶潔這樣的外企就偏愛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畢業的學生。
雖然說人只要能力夠強就能闖出一片天,但是社會總會在無形中給人劃分等級。不是一個階層的人,沒有特殊情況是做不到在一個桌子上吃飯的。
積累最原始的社會人脈
古人講,一個人成事要講究天時、地利、人和。人和,說的所有和人有關的集合。一個人是孤立無援的,他需要借助各種資源才能成事。而好的資源,都握在優秀的人手里。想要擁有這些資源,就必須有一定的人脈。
行業大咖以及學術大牛在沒有變得這么厲害的時候,其實可能就是你同校的同學甚至是同班同學,只是那時他還無人問津。但是,以他今天的地位你想去認識他很難,這是階層帶給人的距離,難以跨越。但是,學校里就不一樣了,你可以很輕松地結識一個很厲害的人,進入一個社團、參加一場比賽……
所以,家境普通的話,建議好好努力,能考多少分考多少分,否則你一輩子的圈子也就只能那么大了。
別再相信那些草根逆襲的神話了,一般人都不是神,更別提讓他創造神話了。每個人生來所處的階級、家庭都不相同,但高考卻能讓不同層次的人站在一起對話、交流,拉平差距。而要實現這件事情也不難,你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
奮起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