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號外!就在剛剛,備受關注的2017年高考考試說明正式對外發布了!!相比去年,今年語文科目將《紅樓夢》等6部經典作品納入必考范圍,數學刪去“幾何證明選講”。除英語學科沒有變化之外,其他學科參考樣題均有替換或順序調整,部分學科的考查內容有微調。
好了,大家都知道,現階段高考的科目設置呢,共涵蓋語數英、理化生、史地政9各科目,接下來,咱們看看高考考試說明到底都有哪些變化?
語 文
今年語文的最大變化,來自于對“經典閱讀”考試要求的進一步細化,具體來說呢,2016年高考語文北京卷在《考試說明》中首次增加“經典閱讀”的要求,提出考查考生對“中外文學經典”“中國古代文化和文學經典”的“理解、感悟和評價”能力。在此基礎上,今年的年對經典閱讀的考查內容進行進一步的細化,具體內容如下:
(1)中外文學經典
對作品基本內容、主旨的整體把握;結合作品相關內容,對人物形象、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對作品價值、意義的感悟和評價。
(2)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經典
對作品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結合作品相關內容,對人物形象、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或表現手法的理解、分析;基于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對作品文化價值、時代意義的感悟和評價。對古代文化經典中名言的積累、理解和運用。
好了,要求是這么提的,主要是立足于閱讀經典對提升中學生語文素養的意義和價值,強調通讀作品“整體把握”,能結合內容“理解分析”,要聯系生活“感悟評價”。其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真正閱讀經典名著,鼓勵學生多讀經典名著,提升閱讀經典能力,掌握閱讀經典的方法,從而發揮經典閱讀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為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底子。同時,也力求為中學語文經典閱讀的教學提供導向和思路,以推動基礎教育階段經典閱讀活動的開展與研究。(此處應該鼓掌一刻鐘)
好了,關鍵的來了,今年的具體變化,就是將去年在考試說明“附錄”中例舉的12部古今中外文學和文化經典篇目中的6部,即《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納入考生必須作答的范圍。
數 學
第二個說到的就是小編最頭疼的數學學科了,今年數學的主要變化在哪兒呢?往這里看!在“考試內容及要求”部分刪掉“幾何證明選講”;在“參考樣題”部分替換了三個樣題,理科一個,文科兩個。另外就是首次明確提出對數學文化、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與時俱進,體現時代要求,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做好繼承,在體現前瞻性中實踐創新。
特點一:刪內容,穩結構,強化學科體系,做好繼承,保持穩定
2017年《說明》的“考試內容及要求”部分刪去了“幾何證明選講”的內容,體現了削枝強干,減少重復考查,強化學科體系的導向。考查內容刪去“幾何證明選講”模塊的直接理由是這部分內容考查的是初中平面幾何的知識,而高考中幾何的主要知識內容在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中均有體現,不需要再單獨列為專題考查。
特點二:新解讀,重內涵,凸顯數學文化,導向素養,前瞻創新
另外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在于,在部分樣題中,《說明》首次出現了“數學文化”的表述。數學文化是數學史、數學與文化學、社會學等的交叉學科。數學文化是數學學科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中提到,“一般說來,數學文化表現為在數學的起源、發展、完善和應用的過程中體現出的對于人類發展具有重大影響的方面”。課程形態的數學文化主要包括:數學史,數學的應用,數學的思想方法,數學精神,數學美和數學語言。
2017年《說明》中首次明確提出對數學文化的考查,體現了新時期數學科內容與能力考查目標的改革。事實上,北京市高考數學試題一直在實現能力考查的要求以外,有機結合數學知識,通過創設新情境、改變設問等方式,選取適合的知識內容,以多種方法滲透數學文化,主要體現在滲透數學史、滲透數學美、滲透數學應用、滲透數學語言四個方面考查。
so,in a word 數學已經不再簡單是數學應用的考察了,還有文化的滲透!
接下來的幾個科目呢,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小編提煉了基本的內容,大家自取所需。另,請不要驚訝為啥沒有英語學科的,因為今年沒任何變化喲!
物 理
微調“考試范圍與要求”
將“表2 物理知識內容表”中的 “63. 自感現象、日光燈、渦流”調整為“63. 自感現象. 渦流”。原因:考慮兩版本教材的不同,人教版教材已沒有日光燈的知識點。另外,從環保節能的角度考慮,日常生活中已很少使用傳統日光燈,代之以LED日光燈,而LED日光燈的原理與傳統日光燈有較大的不同。
化 學
微調“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范圍與要求”部分略有變動,表述更加簡潔,刪去了對具體模塊要求的表述,保留按照學科體系和學科特點劃分的內容要求。在“化學知識內容表”中,所體現的知識考查內容和能力要求與2016年完全相同。
2017年《考試說明》在考試范圍和內容方面的調整,既體現了教育改革的平穩過渡,又充分考慮了北京高考復習實際教學現狀和預期,同時還體現了北京高考化學學科命題保持穩定性的預期,以及繼續保持北京高考化學命題的特色。《考試說明》要求中學化學教學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體驗,發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促使學生更好地構建化學知識體系,提升思維廣度和深度,培養化學學習能力,增強創新能力,對中學化學教學起到引領和推動作用。
更新部分參考樣題
2017年《考試說明》通過“參考樣題”的變化,體現了高考試題不僅在知識層面上考查考生的積累,同時也將考查的核心內容聚焦在考生思維層面上,強調除了要考查考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外,還要考查考生在特定情境中調用和遷移的能力,以及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測試考生已有的和潛在的學習能力。
生 物
調整能力要求的表述
獲取信息的能力②由“事件”導向,提升為“成就和問題”導向,有利于發揮生物學科的學科特點和生物學課程的育人價值。相比原來的提法,現在的表述適當淡化時間(包括地點、人物)的線索,進一步引導對“成就”的價值和意義、對“問題”的成因和對策的討論。這與生物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的總體目標相適應。
微調“考試范圍及要求”
“知識內容表”中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的具體步驟作出了明確要求,使相關內容的組成更加合理。修訂后的表述完整地列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將原來細目中“工具酶”及2017年《大綱》中“PCR技術”等內容包含其中。實際上,北京卷《考試說明》中“現代生物科技專題”、“生物技術與實踐”與必修內容的融合貫通,已經在原來的版本中達成了本次《大綱》對“植物組織培養”等內容的結構性調整,與生物課程模塊設置發展的趨勢一致,符合生物學科“課程內容少而精”的基本理念。
更新部分參考樣題,反映命題改革新成果
適當調整了生物學科參考樣題的順序,兼顧相關生物學知識在課程模塊中的分布情況和對學生能力與學科素養的要求。而且,通過新增樣題(如2016年第31題)及對樣題的說明,對本次《大綱》所調整的內容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強調“含PCR技術”給予響應。《考試說明》的修訂著眼高考題目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就生物學科具體修訂的內容來看,從“量”的角度而言變化不多,但體現了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教育招生考試制度”高考改革的進程中,學科考試評價工作的統籌謀劃和穩妥推進。
歷 史
微調“考試范圍”
從內容上看,選修模塊“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當中去掉了歐洲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表現在《考試說明》的條目上,如下:
1.“近代世界”之“1 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之“(2)宗教改革”條目去掉了后面的三角號,即,歐洲“宗教改革”內容只保留必修三當中的相關內容,去掉了選修當中的相關內容,以免重復。
2.“近代世界”之“4. 近代埃及、俄國與日本的改革”之“(1)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去掉。
政 治
修訂參考樣題
參考樣題的修訂體現了“實踐育人”的思想,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機結合,積極落實“社會大課堂”的教育成果,引導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升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政治學科基本理念的認知、理解和運用,培養責任和擔當意識,提高創造性地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試題37】圍繞小區停車難問題,以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撰寫調查報告的形式,把學科學習與社區服務、學科理論與參與行為、個人生活與公共事務有機結合起來,培養學生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意識、以公民的方式反思、客觀地評價公共政策,以及協調生活中的矛盾和控制沖突的實踐智慧。力求通過有意義的實踐活動,培育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公共精神,塑造社會主義社會的合格公民,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地 理
調整考試內容
刪除自然地理部分“4.自然災害與防治”的內容。包括“自然災害概述”、“中國的主要自然災害”、“自然災害與環境”以及“防災與減災”四個二級條目共計14個三級子條目。新增“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分布”,新條目列于自然地理部分,為二級條目“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的三級子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