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兵 阮志
“找不到工作就填靈活就業”“碰到核查就說在做自媒體”……盡管教育部門明令禁止,但近年一些高校軟硬兼施讓學生用“就業證”換“畢業證”,用好看的就業率裝點門面等現象依然存在。華中師范大學公布主動公布較高的未就業率,勇氣可嘉,讓民眾看到了高校就業率真實的一面,為其他高校做了很好的示范。
近年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2021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總人數為909萬,比去年增加35萬人,其就業壓力也在急劇增加。但近些年來,有的高校為了提高影響力和就業率,變相強迫學生簽訂虛假的或低效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甚至不簽訂就業協議和勞動合同就不發放畢業證。這些做法不是真的為了學生就業,而是因為就業率涉及一個學校的聲譽、招生甚至某些政績指標。
而往年數據造假又會迫使今年繼續造假,一年又一年造假,很難有個頭,既影響學生的真實就業,影響了決策層的判斷,又干擾了整個就業大局。畢業生“被就業”后,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優惠政策無法享受,反而有可能會倒貼進一些錢,這又是對學生權益的侵犯。華中師范大學主動公布真實的“未就業率”,是個好的示范。但獨木難成林,他們的作法需要其他高校的肯定和跟進。當然,對于一些高校發布虛假的“就業率”,有關部門要對畢業之后的就業趨向進行調查,進而判定簽訂的就業協議是否真實,如果發現因為學校的要求而存在造假行為,就應該追究校方責任。
華中師范大學靠譜的“未就業率”,請更多的高??催^來。
來源:海峽導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