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總體生理健康狀態不容樂觀,且呈逐年加重趨勢;多重職業負荷也對他們生理疾病檢出率產生不同程度的顯著影響。”近日,在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高等教育專業委員會2021年年會暨“十四五”期間高等教育強國建設專題研討會上,一項針對教師學術職業負荷和健康狀況的調研課題負責人分享了他們的發現。 與一些純粹體力勞動的從業者不同,高校教師既消耗腦力又付出體力,由此帶來多方面的健康隱患。
一項調研顯示,由于長期站立授課、熬夜搞科研等,許多教師患有不同程度的職業病,其中慢性咽喉炎、靜脈曲張、痔瘡、頸椎病、呼吸道疾病等,成為困擾教師的主要職業疾病。 在這些教師常見的職業病之外,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不容樂觀。
一方面,國內高校中較為普遍施行的聘期考核,對許多高校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來說,已經構成焦慮感的根源之一;另一方面,近年來高校學生的抑郁癥等心理問題高發,那些有心理疾病的學生的表現及其影響也容易增加高校教師的心理困擾。特別是在研究生培養規模不斷擴大、研究生素質差別較大的背景下,高校教師還承擔著對研究生論文的指導壓力和連帶責任,這也加劇了這些高校教師的焦慮、敏感、憂郁程度。
誠然,高校教師面臨的這種系統性壓力,是整個高校學術生態環境使然,往大了說,也是一個社會進步和保持活力的需要,但這種壓力應當維持在一個合理的限度,這是發展的目的與手段、原則與方法、過程與結果相統一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頂層設計和高??荚u制度安排需要慎重考量的重要環節。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