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政法垂涎三尺,而政法總是高不可攀”。前不久,政法類最難考的十所大學使得許多考生表示,其實很多政法類學校也超級難搞。頂尖的大學競爭難度一點也不亞于理工類院校,好吧,小編懂你們。那么很多考生認為最難考的院校到底有哪些呢?小編就來給大家列舉一下,讓那些考生望而卻步的十所院校。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是一所以法學為特色和優勢,兼有文學、歷史學、哲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理學等多學科的“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 和“2011計劃”項目重點建設高校,直屬于國家教育部。學校現有海淀區學院路和昌平區府學路兩個校區。
學校在6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國家培養了各類優秀人才20余萬人,不僅參與了自建校以來幾乎國家的所有立法活動,引領著國家法學理論的變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著國家對外進行法學等領域的學術交流,而且多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也為社會輸送了一大批經濟管理、文史哲學等各領域人才,成為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生力軍。
華東政法大學

華東政法大學是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經華東軍政委員會批準,圣約翰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東吳大學、廈門大學、滬江大學、安徽大學、上海學院、震旦大學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會系合并,在圣約翰大學舊址成立華東政法學院。1958年,學校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1963年再次籌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銷;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準,第二次復校。2007年3月,經教育部批準,學校更名為華東政法大學。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是在中央團校基礎上于1985年12月成立的,是共青團中央直屬的唯一一所普通高等學校,是團中央和教育部共建高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成立后,與中央團校兩塊牌子,一套機構,承擔普通高等教育和共青團干部培訓的雙重職能。
國際關系學院

國際關系學院始建于1949年,在周恩來總理的親切關懷下成立,是一所富有優良傳統的高等學府。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重視和關心學校辦學工作。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朱德、鄧穎超等同志曾多次來校視察,與師生親切交談,給予極大關懷。陳毅副總理親筆題寫校名。鄧小平、陳云、葉劍英等中央領導同志也在不同歷史時期,對國際關系學院的建設與發展做出過重要批示。
學校曾為新中國第一批“將軍大使”開辦培訓班;20世紀50年代首創側重外國當代語言學習的教學方法;1964年,被列為全國重點高校;1981年,學校成為全國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1983年,率先完成從單一的外語院校向多學科復合型院校的轉型。
西南政法大學

西南政法大學是新中國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學府,改革開放后全國首批重點大學,全國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教育部與重慶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已形成以法學為主,哲學、經濟學、文學、管理學、工學等多學科協調發展,從本科到碩士、博士研究生教育以及繼續教育、留學生教育等多層次、多類型的人才培養格局。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是公安部直屬普通高等學校暨公安部高級警官學院,創始于1948年7月中共中央社會部在河北解放區舉辦的華北保衛干部訓練班,歷經華北公安干部學校、中央公安干部學校、中央人民公安學院、中央政法干部學校等發展階段。1998年2月,與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合并,組成新的中國人民公安大學(中國人民警官大學于1978年開始舉辦普通本科學歷教育,其前身為公安部政法專科學校,1979年更名為國際政治學院,1984年更名為中國人民警官大學)。2000年,交通部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學校并入學校。
西北政法大學

西北政法大學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和豐厚的文化底蘊,是一所法學特色鮮明,哲學、經濟、管理、文學等多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是國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承擔包括應用型復合型、涉外和西部基層全部3個類型的卓越法律人才培養任務。
學校的前身是1937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的陜北公學。后歷經延安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政法干部學校、西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等時期。為國家特別是西北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民主法制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

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是公安部直屬的本科高等院校。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東北公安干部學校,后改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學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學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學校,1981年11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學校擴建為中國刑事警察學院,成為我國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并于1982年招收本科生。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學校的名稱仍然保留,繼續承擔培訓任務。
60多年來,學院為全國政法機關培養輸送了10余萬名領導干部、業務骨干和專門技術人才,被譽為“中國刑警的最高學府”、“東方福爾摩斯的搖籃”。如今,警院學子遍布全國各地,他們為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創建和諧社會做出了卓越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