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建設兵團第二師華山中學校長邱成國最近在中國教育報撰寫《午休課程:真實情境“逼”出設計力》一文,介紹了華山中學開設的午休課程。
基于問題導向設置課程。 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而言,在他們的飲食、禮儀、午休以及與同學合作共處等方面,存在著相關教育的缺失。隨著學生家長工作節奏的加快,許多家庭對于孩子在這些方面的教育變得被動和無助。于是,午餐如何成為學校育人環節,成了學校設計生活課程的切入點。華山中學有兩個相距10公里的校區,為了解決教師及其子女的工作和學習需要,學校在兩校區開設了餐廳,還在教師午休室為這些孩子安排了午休床位。一些非學校教師也紛紛找到學校,要求將自己的孩子也納入到午休管理中來,由此,學校便決定將學生午休管理作為一門課程,規范化地予以設計、實施和評價。
源自真實情景規范課程。在學校課程建設中,特別注重真實情境下的課程內容設計。首先,通過午休課程中的午餐和午睡兩個環節,讓學生學會合理膳食、科學午休,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培養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規則意識。其次,學校根據午休學生年級的不同設計不同的課程目標,不同課程目標由管理午休課程的各年級組對課程內容進行統籌與細化設計,這正是對年級組教師團隊課程設計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再其次,在午餐后50分鐘內,要完成集合前往午休室、35分鐘午休、起床整理床鋪及集合進班等一系列動作。這就需要所有學生都要有很好的安全、時間、集體等意識。
挖掘資源空間實施課程。在午休課程的午餐環節中,在學生打飯之前,每天都會有教師向學生講解當天飯菜品種、營養成分和相關飲食文化及其對身體與成長的作用。學校對就餐形式也進行了規定:小學低年級學生采取自主與教師協助的方式,自己盛飯,教師盛菜,小學高年級學生自己盛飯盛菜,而初中年級則由學生志愿者為同學服務。同時,學校還要求,根據自己的飯量確定飯菜多少,做到不剩飯等,并對這些細節進行量化評價。在午睡環節中,學校要求學生及時排隊并有序安靜地進入午休室,上床之前將鞋子擺放整齊等。整項工作由年級組教師對午睡全過程實施具體管理和考核評價,評價結果與各年級組及教師個人日常考核掛鉤,并給予不同層次的績效獎勵。同時,定期召開年級組午休課程展示和評比活動,對好的經驗和做法予以推廣,還將結果向家長定期公布并征求意見。
【課程教學】山東平度勝利路小學塑“自主養德”德育品牌
山東平度市勝利路小學經過四年的教育實踐,“愛潤生命,自主發展”的學校德育特色日漸凸顯,“自主養德”被評為青島市德育品牌,其中有三點經驗值得同行注意。
一是自主管理。學校建立了校級“七彩”自主管理委員會,下設“七彩”隊——紅色常規導護隊、黃色紀檢隊、橙色禮儀隊、藍色學習隊、紫色文體隊、綠色環衛隊、青色宣傳隊。七個不同崗位的設置,涵蓋了學生在校期間全部活動區域,有效地對學生的文明素養進行全程監控和管理。同時成立了“綠芽”文明素養志愿服務隊,與七彩自主管理委員會相結合,充分發揮兩支隊伍的先鋒模范作用,著力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是注重評價。評價方面,尤其注重一是評價主體多元化,有師評、互評、自評、組評,還有家長評;二是評價方式多元化,如對學生的學業評價,采取“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方式,過程性評價(課堂表現、隨堂檢測、作業檢查)采用星級評價和檔案袋評價;在學生的行為習慣評價方面,為每位學生建立“七彩童年自主管理手冊”,讓學生對照目標認真自查進行自評。
三是家校聯動。學校設立了“愛潤生命”——做智慧型班主任工作論壇,成立了“愛潤生命”家校聯動工作委員會,進一步完善家長會、家委會、家長駐校等制度,強化對班主任、家長的培訓及要求,提升班主任、家長、學校的溝通交流;辦好校報《綠芽》,用好《家校聯系手冊》《家校共育日志》等,創設開放式教育管理模式。開展家長進課堂體驗活動,號召家長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區域探索
【課程教學】深圳南山區數十所學校建“未來教室”
11月11日,南山區未來教室建設與應用現場會舉行,現場為22所已建成未來教室的學校頒牌,此外還有18所學校正在建設中。自2014年起,南山區總計投入1500萬元導向性資金建設“未來教室”。(未來教室旨在為孩子提供一個自由發揮的載體,能夠讓學生們在自由不受限制的空間中,自由想象、大膽實踐,通過互聯網共享所有的資源。未來教室內看不到一根電線或者電腦線,沒有黑板、更沒有粉筆,孩子們如同進入了一個純白的世界,可以盡情想象,更可以用創意工具隨意“涂鴉”!)
除了提供資金保障,南山新出臺的《關于加強未來教室建設管理與應用創新的指導意見》為“未來教室”建設提供了軟性指標。《意見》提出將未來教室建設納入未來學校建設、未來學習中心的建設體系,且保證常態開放。每間未來教室學科教學周總課時不得少于20課時,應用學科覆蓋不少于30%、開展教學研究周總課時不少于6課時,統整教學將廣泛應用。且,在后續建設中,學校還將加大投入,安排資金對原有未來教室進行擴充更新,并對未來教室課程開發和教學創新研究要給予資金支持。
【課程規劃】合肥蜀山區教體局推廣品質課程
最近,合肥蜀山區提出將建立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有一定影響力的“提升課程品質試點學校”。
品質課程學校建設。蜀山區提出制定學校整體課程規劃,豐富學校課程門類,注意加強知識拓展、體藝特長、實踐活動等門類課程的開發。加強與大學、科研機構、社會團體、行業企業、社會實踐基地的合作,統籌利用校內外資源活化學校課程。以主題模塊的形式,組織多種多樣的科普活動、藝體活動、拓展訓練和公益勞動。積極探索長短課、大小課、跨年級、多學期等課時安排方式,增加課時安排的靈活性,整體推進綜合實踐活動、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
建立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該區出臺了嚴密的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在學校實施品質課程中,嚴格控制區域性“統測”,一至三年級不得進行任何形式的區域性文化學科“統測”,規范校內考試評價。探索推廣過程性評價、表現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形成多形式、人本化的學生發展評價機制,構建區域特色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系統。將提升中小學課程品質的工作情況,納入學校考核指標體系;學校課程規劃和課程建設與實施情況,列入學校發展性督導評估指標;教師評職評優、績效考核重視考察全面育人情況,把課程開發和實施作為重要考核指標。通過將品質課程建設與學校考核指標體系掛鉤等措施,該區很有希望能建立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范圍內有一定影響力的“提升課程品質試點學校”。
輿情分析
中國教育報刊社輿情監測平臺顯示,過去24小時(截至11月18日上午11時),在網絡轉載量排名前十的熱點議題中,與基礎教育相關的有6個。其中,“高中生給老師制作表情包被勸退”的報道最受關注。當事教師說是綜合平時表現才勸退學生的,但有學生反映被勸退的同學并不是差生。對此,學校的一位主任卻表示自己并不知情。正是因為存在諸多離奇的細節,才讓這樁原本不大的事情變得倍受關注。對于事發學校乃至當地教育部門來說,這都是一次需要慎重以待的輿情危機。此外,昨天廣受關注的“昆明一小學獲獎合照7人跪地”一事有了新進展。該校校長回應稱,照片為領獎后在辦公室內拍攝,受空間限制,部分學生跪地。情報君覺得,時隔一天才弄出這么一個無需深入調查就能得出的“真相”,顯然暴露學校的危機應對能力嚴重不足。
|
排名 |
熱點事件 |
轉發量 |
信息來源 |
|
1 |
成都一幼師被指用牙簽扎多名小朋友警方調查 |
225 |
成都商報 |
|
2 |
高中生給老師制作表情包被勸退校方稱不知此事 |
180 |
中國青年網 |
|
3 |
傳媒大學女生被害案今日開庭家屬要求判處兇手極刑 |
155 |
中國新聞網 |
|
4 |
媽媽突然車禍去世11歲兒子的作文看哭老師 |
133 |
中國青年網 |
|
5 |
北京提前15小時發空氣重污染橙警中小學停止戶外活動 |
130 |
人民網 |
|
6 |
中小學塑膠跑道“新國標”立項公示對有害物質限量等實施強制要求 |
105 |
人民日報 |
|
7 |
家長吐槽親子作業:孩子上幼兒園感覺自己重新上學 |
98 |
人民日報 |
|
8 |
云南一學校7學生跪拍領獎照校方回應因空間有限 |
53 |
中國江蘇網 |
|
9 |
從教8年“單眼”教師拿不到教師資格起訴教育部門 |
45 |
新華網 |
|
10 |
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南昌規定未滿16周歲不得脫離監護獨居 |
30 |
新華網 |
報刊速讀
有了情報君,報紙基本可以不讀,時間完全可以少花。
今天的中國青年報《為“北漂”考生探路》一文關注了“非京籍學生的讀書問題”。文章介紹了原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教育局局長胡雨龍,為了讓北漂的孩子能夠像當地孩子一樣正常上學,正常中考,正常高考,在北京市昌平區創辦了臨川學校,這里有450名非京籍學生,年級分布從小學到高中。作為一種探索,臨川學校最初只為江西籍的在京學生,提供完全按照江西省高考自行命題方向的教學實踐,后來又擴展到非江西籍的在京孩子。在臨川學校,“大家都是非京籍,不會感到被歧視”,“既有江西的勤學,又有北京的眼界”。
中國青年報還關注了學生的午餐問題。《孩子的午餐戳中無數爸媽痛點》一文說到多位父母因孩子的午飯問題而糾結,學校里沒有食堂,他們工作太忙顧不上孩子的午飯,孩子又不愿意去吃外面的“小飯桌”,只能天天在外面買著吃。父母擔心,孩子的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為此,今年秋季開學后,合肥市全面實施中小學午餐服務工程,學生在校就餐,午餐由企業統一配送或學校食堂制作,孩子吃得香,可教師們的休息時間卻打了折扣。隨著天氣變冷和用餐人數增多,孩子在教室睡覺可能會受涼,管理難度也會加大。不過針對多出來的工作量,也有不少校長和教師呼吁,希望政府能夠加大財政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給值班的老師和工作人員發放一定的補貼,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文匯報今天刊發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的文章《重新思考我們的閱讀》,作者就學界在兒童閱讀上關注度較高的四大問題再做回應。一是討論四大名著的重點是孩子的教育問題,盡管“四大名著”深具美學價值,但在思想、內容和表達上卻未必能夠幫助孩子盡快跨越閱讀障礙,養成閱讀習慣,并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二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有一個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提供給孩子閱讀的書籍里不能有“負外部性”,不讀四大名著并未剝奪孩子自由閱讀權利。三是即使今天社會上存在著諸多丑惡和黑暗,也要盡可能延緩和推遲孩子接觸它們的時間。四是盡管網絡對孩子的影響比書籍更大,也應關注圖書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