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0月28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教育部數據顯示,2015年度我國出國留學人員總數為52.37萬人,回國40.91萬人,大部分海外留學生完成學業后都選擇回國發展。但面對國內大學畢業生人數屢創新高,不斷刷新著“最難就業季”的峰值,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開始“不那么急著找工作”。其實不僅是海歸一族,很 多的高校畢業生也都在“慢慢考慮和規劃職業生涯”,有人在醞釀自主創業,有人選擇較長時間的外出旅游,有人甚至在家再專心讀上一年書。所謂的“慢就業”, 正在高校畢業生中悄然興起。有人說,“慢就業”沒什么不好,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和準備;也有人認為,絕大多數“慢就業”本質是“啃老”,大學畢業生已經到了應該承擔家庭和社會責任的年齡,不能縱容。(來源:央廣網)
網友留言:
六龍回日:慢就業其實是一種理性回歸。快、慢不重要,關鍵在于在喧囂的就業市場中,冷靜分析自己的特長與短板,找準合適的位置。有機會,快固然不錯;沒機 會,慢幾拍也未嘗不可。能靜下心來規劃自己的未來,無論是就業不易倒逼的結果,還是自己的主動選擇,都是就業市場日漸成熟的表現,值得點贊。
晚 菘種盡雨漫漫:這個要看自己的具體情況和家庭的情況了。自己有想法有能力,家庭殷實不缺自己的工資,可以慢就業,可以慢慢找,因為有這個條件。而對于那些 家庭條件一般甚至于付出很多供養學生的,畢業就是真正的成人禮,要替父母承擔責任了,起碼負擔得起自己,這才是應該做的,競爭激烈絕不是工作不好找的借 口。
調查結果:
對“慢就業”的態度,網友的態度基本五五成。
五成網友認為,畢業生的情況不盡相同,對于沒有準備好的人來說,著急進入社會并無益處,選擇“慢就業”無需苛責。
東山謝氏:“慢就業”也沒啥不可以,只要不啃老就無需指責!人生道路千萬條,各人自有其選擇。如果不啃老,就得自食其力,想過什么日子,人家自有安排。快就業也好,慢就業也罷,都不能代表“成功”的快慢。成功也沒有固定模式和標準,自己認為過得健康快樂才是根本。
sunflower_80657:有清晰目標和規劃,慢就業未嘗不可。
也有五成網友認為,“慢就業”一族,沒有收入的畢業生,若是以“啃老”為代價,不是好事。
逍遙的貍貓:是否選擇“慢就業”要因人而異,如果大學畢業后,暫時不工作而是用一兩年的時間去支教或游學以了解社會、磨練自己、積累經驗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前提必須是家庭經濟條件允許,切忌不顧自己家庭實際情況、盲目跟風,把“慢就業”作為逃避職場的借口!
安廣祿:找工作需要思考和準備完全是托辭,高考填寫志愿選擇專業時事實上已經開始思考工作,大學4年無不在為以后工作做準備。再說青年時期是人生的黃金時期,大學畢業后大都二十四、五歲了,如果不抓緊就業,三十怎么能而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