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這篇文章的題目,很多朋友首先會想到內、外因之間的關系,在此,我說“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只是強調一下,在高考的最后沖刺階段,家長的心態對孩子的影響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下面我還是先用實際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實例一
今天早晨,在晨練之余,我問一位家有高考生的拳友:“你兒子一模考完了吧?”
“考完了,他考了627分,我對他沒有太高的要求,能上一本就行了。”
“您的心態真好,您兒子進步不小啊!”
“我兒子和我說,我們同學的家長都對他們的孩子的成績不滿意,就您例外。”
“有您這樣好心態的家長你兒子還能進步!”
實例二
這是我已經跟蹤幾個月的家庭,這個家庭的孩子學習成績也是600多分,只是他的家長總是因為生活中的一些瑣事與孩子發生矛盾,甚至出現沖突,特別是涉及學習和情感問題。為了更好的幫助孩子取得更大的進步,我和這位家長約定,學習和情感方面的事以我為主和他的孩子溝通,他配合我就行了。幾個月下來,雖然這位家長也有反復,但是總的來說,我們之間的合作效果還是不錯,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近期由于孩子身心有些疲憊,學習成績也出現了波動,本來這是在正常不過的事了,可是,這位家長看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沒有像自己想象中不斷地進步,就出現了著急甚至焦慮情況。人的負面情緒一旦積累到一定的程度,爆發就是遲早的事了,從前幾天這位家長和我的短信交流內容就可以清楚的看出這一點:
“民哲老師您好!這段時間我覺得孩子的狀態一直不太好不能很投入的學習,我很著急上火又奈何不了他。”
“您好!孩子的狀態沒有調整過來您怎么不及時給我個信呢?”
“快高考了天天不抓緊時間學習,哪有時間了。我是忍了又忍,實在是忍無可忍就和他發火了,您也好好批評批評他。”
“誰讓您忍了?是清除!一點包容心都沒有。孩子沒大問題我批評他干啥呢?想想我就想說您幾句,您就不能把自己的情緒管理好嗎?就不能堅守我們的約定嗎?當孩子遇到問題時,您就不能坦然些,對孩子多些理解和幽默點嗎?您和他發火他的學習狀態就能好了嗎?”
“嘿嘿,每次急后問題就更嚴重了,不過當時太氣人了。”
“他說什么您都當真啊?不知道每個人都需要傾述和別人的理解嗎?誰最應該理解孩子?孩子最需要誰的理解?不是家長嗎?難道讓孩子先理解您嗎?多回想您當初和我怎么下的決心吧。這才是您在高考前最應該做的事。”
“唉!我真是欠他的,再下決心改。”
民哲點評
從實例中可以看出第一位家長的心態很好,他不是不希望孩子取得更好的成績,只是他能夠把孩子高考當成是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在陪伴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并沒有失去自我。他堅持每天練太極拳已經一年多了,他對孩子所傳達的信息是對孩子的充分信任,即給孩子更大的自我成長空間。孩子也能通過將自己父母對自己的態度與同學的家長做比較中,得出自己的家長是這么的關心他、理解他和信任他,只是這種關心、理解和信任更多的是來自于肢體語言和心靈上的溝通。這樣的家庭氛圍孩子還能進入“高原期” 嗎?孩子的狀態能不好嗎?
反觀第二位家長,孩子學習成績同樣優異,可是就是老是對孩子不滿意,對孩子的要求總是那么高,甚至是雞蛋里挑骨頭,而對自己呢?孩子的脾氣秉性多少會與家長相像,對孩子的表現不滿意其實就是對自己不滿意,對自己不滿意那就去先改變和調整自己。家長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自己和改變自己身上,和孩子共同成長永遠應該是家庭教育的主旋律!
一直以來,我寫的文章內容最多的就是家長的學習和成長方面的問題,也一再重申家庭教育的核心點是親子關系,而親子關系的關鍵點就是親子溝通。可是現實中,有多少家長把這個問題放在家庭教育的首要位置呢?難怪有調查顯示,中小學生報課外班只有20%是有明顯效果的。這個結論難道不應該引起家長們的重視和警覺嗎?
高三這一年年,不論你的孩子學習成績如何,他們的學習強度都是超負荷的,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多些理解和關心,讓他們每天都能有個愉快的心情,他們才能輕裝上陣,并在高考中有理想的發揮,所以,在高考的最后階段,可以說,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狀態。
(感謝河北裴裴提供封面圖片)
本文為“民哲教育”原創,歡迎轉載。
您對我們推送的文章有什么看法,或有什么需要,請給我們的公眾號留言。
喜歡本文的話,點擊右上角菜單分享給朋友吧*-*
父愛如山 母愛如水
如果您想充分挖掘孩子的潛能;
如果您正在為自己的辛苦付出不被孩子理解接納感到茫然失措;
如果您正為孩子的學習動力不足感到困惑、糾結和著急;
如果您或您的孩子正在被焦慮、強迫和抑郁等心理問題所困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