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一到周五 每天十分鐘
成語不用錯 學習更輕松
哀鴻遍野
今天給大家講解的成語是“哀鴻遍野”[āi hóng biàn yě]。
這個成語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哀鳴的鴻雁布滿了整個田野,從這樣一個詞語我們能夠聯想到很讓人不愉快的畫面。這個詞一般是用來比喻在災難過后流離失所,等待救援的災民,尤其是在封建社會里面,一般是用來形容一些饑寒交迫的受難群眾。
這個詞出自《詩經·小雅·鴻雁》:“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這首詩原來是用來描寫那些辛勤勞動卻不得飽腹的人民,流民被迫到野外去服勞役,就連那些鰥寡孤獨都不能幸免,只有明白人才知道災民們所說的辛勞,而那些糊涂鬼還以為他們在發牢騷。后人形容,這是《詩經》中一首典型的現實主義詩作,具有“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國風民歌特點。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鴻雁一般是一種用來形容志向高遠的人物,比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連這樣的一種動物都感覺到非常哀傷,而且還不只是一只,而是整個田野里面到處都是。連能夠高飛的鳥兒都無法覓食,我們也能夠想象到,那些手無寸鐵的災民的生活是多么水深火熱。
哀鴻遍野有很多近義詞,比如赤地千里、餓殍載道、啼饑號寒等等;另外,它的反義詞數量也比較多,比如安居樂業、國泰民安、豐衣足食等等。但是大家要注意,這個詞的詞性比較強,一般在比較嚴重或者受難群眾比較多的場合才會使用。
上游君造句
地震之后的唐山,到處都是一副哀鴻遍野的景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