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這一年,大家要參加許多次考試,很少有人一直處于穩定發揮的狀態。那么,導致成績不穩定的原因到底有哪些?當出現這種情況,自己應該怎么科學應對呢?針對這些問題,小編想通過下面這篇文章和大家共同探討一下~
成績不穩定是正常現象
成績不穩定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分數不穩定和排名不穩定。
從分數不穩定來看,如果是由試卷的難易程度決定的話,自己也許還能接受;如果是排名不穩定的話,特別是某次考試排名大幅度下滑,對于自己的心理狀態一定會造成極大的影響。
其實現實中,高三生成績不穩定是正常、普遍的現象,除非極少數始終排名年級特別靠前或特別靠后的情況。如果某個學生成績始終處于中間某個位置,那么這個學生學習情況應該不是太好,至少說明他沒有進步。
一些成績優秀的考生,有的常占據年級前幾名,對于整個高三學年來說,偶爾考砸一次也是正常的現象,因為誰都很難保證自己每次考試都處于最好的狀態。除非極個別的有“絕對的優勢”,現實中,特別對于重點中學的考生來講,誰又敢肯定自己有這個“絕對優勢”呢?
導致成績不穩定的三大原因
1.很難持續最佳的應試狀態。
如果在某次考試的時候,狀態不好,那么很容易導致考試成績不理想,例如說心理狀態,身體狀態等等。特別是高三的學生,很多時候由于“挑燈夜戰”,身心疲憊是正常的現象。心理上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考出好成績,對自己希望過高,或者是外界的壓力太大,在考試中背著心理的包袱,這樣的情況下很容易導致考試不能正常發揮自己的水平。
2.知識點、題型方面的原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或者說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東西,高考涉及很多知識點和題型。如果能把每一個知識都熟練掌握,能把每種題型的解法都練得熟練,那么這個學生成績肯定不錯,但是現實上不是這樣的。如果說某次考試中,正好考查得都是你的薄弱環節,那么有可能考不好,如果這樣的話,對考生來講,相反是好事情。
3.對考試認識不足。
部分學生某次考試考得稍好一些就沾沾自喜,在接下來的備考中疏忽,特別是對一些事情想當然,覺得自己在下一次考試中應該不會存在問題,結果由于自己的疏忽,在下次考試中成績一落千丈也是常有的事情。
成績不穩定也不可輕視
雖說是正常現象,可現實中有些同學拿到成績后的表現,看不出是自我完善之后的那種靜心、理性、更有效率的學習。而是一種焦慮、急躁、甚至對自己失望。
當然這樣的“考后綜合癥”僅僅持續了幾天時間,他們又被卷入都茫茫的備考大軍中去了,依然沒有效率,甚至盲目復習,隨波逐流,甚至迷失了自己。這樣一來,一直到高考,都是這樣循環著——學習——緊張——考試——失落——學習——緊張——考試——失落。
雖然現在高校招生錄取率相對較高,但是想去好學校、好專業難度還是很大的,可以說高考之后,絕大多數人對自己成績還是有失落感的。如果回過頭來,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這就需要抓住每一次考試都給我們提供的機遇,如果說僅僅為了考試而考試,就可能失去了機遇。
怎么科學面對成績不穩定的現象?
● 建立高考備考日志
一份完整的《備考日志》應包含以下內容:
(1)隨著考試臨近,你的心態發生了哪些變化?
有的同學越到臨近考試,越緊張,甚至在考場外還加班加點的看書,打算考試的時候能對到一些題目,心理不斷的暗示自己”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其實抱有這樣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對自己丟失信心。
有的考生考試之前盲目的士氣高漲,覺得:”反正考試還沒有考,什么都可以發生,我這次考試肯定能打翻身仗。“結果很多人事與愿違。還有的指望通過這次證明自己,也有人覺得這次沒有復習好,考試肯定完了,考試之后再好好努力吧。
那么,你是哪樣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殊的一面,就在考試之后把它寫下來吧,把幾次考試的日志放在一起比較一下,你會收獲得更多。
(2)考試時,你對各科試卷的感覺如何?
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相對優勢的學科,特別時自己最拿手的一科。有時候卻沒有得到令自己滿意的分數,那么考試時對試卷的認知最為重要,是不是你考試中對某科,某個題目意識決定了你考試中出現的一些不足?
所以說,不管你每科成績怎樣,你在考試中肯定對每科都有不同的認識,那么在考試之后就應該把這些認識記錄下來,看看在接下來的復習中,你能發現些什么。
(3)考試結束后,你感覺如何?
考試結束之后,學校一般都會放兩天假,那么在這兩天的時間里,你是否忘記了考試?如果沒有忘記,那么你最擔心的是什么?為什么會擔心?如果你能忘記考試給你帶來的不快樂,是哪些方面給你的力量?
不管你是否忘記這次考試,你肯定屬于自己的感覺。下一次考試還會如期的到來,為了有更多的收獲,你也應該把考試結束后的感覺寫下來。有人心里沒有底氣,有人怕第一時間見到分數,也有人盼望著早點知道成績,更有人對成績抱有幻想。
(4)拿到分數時,你的感覺如何?
拿到各科成績了,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感覺肯定不一樣,考好的人往往春風得意,一切在眼里都是美好的,考不好的人對自己灰心失意,不知怎么面對才好。
都說分數是命根子,在現實中往往有一些人拿到分數的時候,對自己不滿意,發誓學習,結果沒有堅持幾天,就忘記了這事情,下次考試一樣如此,結果高考敗得很慘。你是否有一種”在成功的喜悅中歡天喜地,不在失敗的苦痛中呼天搶地“然后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完善,最后做一個真實、最好的自己,那么也就擁有自己了。
因此說,拿到分數之后,你應該記錄下你的感覺。
(5)在備考中,你做哪些事情對你這次考試有了很大的幫助?你做了哪些事情,阻礙了這次考試的發揮?
這一條很重要,學習過程中,最摧殘人的就是做了很多無用功,并且找不到做有用功的方法。例如很多學生都把時間留給作業,把自己折騰的身心疲憊,結果學得東西考試沒有考,考得東西沒有學到。
還有,用的一些資料,都是一些老題、舊題甚至錯題,那么你就在這次考試過后有新的認識了,知道什么資料好,什么作業好,平時做哪些事情才能有益于學知識,同時適應考試。很多人考不好,就想找課外輔導班,或者找一對一,其實你不對你的實際情況進行總結,并且沒有從自己實際情況出發,那么盲目的報班,請老師,效果肯定不好。
(6)對下一次考試有什么期待?
很多人都期待下一次考多少多少分,而不去想下一次考試絕對不能出現哪些錯誤,同時在現實中一些學生眼高手低,制定的學習計劃,還有下一步的目標很不合理,到頭來什么愿望都沒有實現。
那么,你對下次考試有什么期待?在這次考試之后詳細的寫下來,下次考試驗證一下,看看你制定的計劃和目標是否合理,這能折射出你備考過程是否合理。
● 對復習策略進行必要調整:
每天都會有很多同學給學習哥留言,多數人都想求一個特別適用的學習方法,由此可見,處于迷茫中的同學并不少,有的自己不清楚自己做哪些事情最合理,甚至總是期盼著有一天,他得到某種學習方法,成績就迅速提高。
事實上,一直到高考,這樣的現狀也不會有太多的改變,因為這一類同學可能跟還是沒有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通過考試,無論是對高三復習的認識上,還是對自己復習策略上,都是促進的好機會。
(1)認識上的改變
進入高三,但是沒有認識高三,有的覺得還有很多機會在后面,甚至是自己中考時就沒有怎么努力,知道沖刺階段用功就考一個好高中,那么高考也是如此;有的人覺得時間長著呢,考試畢竟是開始,夢想的學校始終沒有改變,例如說每年都會遇到很多學生目標建立在非現實的基礎上,結果當然可想而知了,從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月考能讓更多的學生清醒,認識一下什么是高三的考試,離高考的差距有多遠,離目標學校有多遠,等等。
(2)想法上的改變
先有認識,再有想法,通過考試發現一些事情與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樣,好的結果不是期待來的,那么是不是以前的學習心態、做法有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方面是否需要改變?只要有改變的想法,那么這才具有改變的前提。
(3)做法上的改變
不想失敗,夢想成功,以前的做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那么要想下一次考試取得好成績,學習計劃、方向、時間分配都得做一定的調整,那么肯定有學生會問,如何調整?現實中,只有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改變的前提就是認識自己,我每年都會遇見一些學生,問的問題很大,例如:數學怎么學?英語怎么學?等等,其實他們都看到是狀態,數學或者英語不好是一種現實中的狀態,那么要想解決問題,是不是先靜心全面的思考一下,你的現狀是如何造成的?你還有多少時間可以利用,有什么資源可以利用,想達到什么程度等等。
找到自己問題所在,明確方向,并且在一定的時間內努力實踐了,最后結果不盡人意,那樣可以求助別人。最起碼我們在做,努力的做,而不是獲得某種安慰或者方法再去做。
● 科學制訂和使用錯題本:
數學、物理主要以較為復雜綜合的大型題目為主,此時應該把題目貼上以后先自己重做到做對為止,再把答案默寫到積累本上。這樣會比較費時間,但只用此法處理知識上不會,沒有思路的題目,對于自己可以輕而易舉發現低級失誤的題目可只在草稿上算一遍,算對就過。
語文、英語出錯一般是“記不住”。此時,應將錯題本升級為“總結本”,將重點知識點分版塊總結,并開辟零碎時間定期鞏固,不斷將新題型補充如本中,錯題專門開辟空間進行強化記憶。
化學、生物兩科兼有以上兩重特點,但只是的記憶是核心,計算只是靈活運用知識基礎上的錦上添花,由于化、生的計算要求偏低,只要把大量的易錯易混概念弄清,計算自然迎刃而解,所以錯題本已整理出錯的弄混知識為主。
另外,理化生的學科特色是實驗題。我們常常會在實驗題上十分嚴重,此時應將實驗大題分解為小的部分:
1.實驗基礎知識的掌握;2.實驗思路的理解;3.實驗數據的處理。
其中,第一部分應在本上稍作記錄并鞏固記憶;第二部分是核心,應像數學物理大題一樣弄懂以后在默寫到本上;第三部分自己算對即可。
這樣的錯題本,可能不是全班最厚最工整的(甚至可能是最薄的),但卻是濃縮的精華,省去了復習錯題本中從大量繁雜無用的信息中篩選信息的過程。
最后稍微提一句,時間緊的時候錯題本是看不完的。(至少我高三幾乎沒看過高一高二記的東西),那么,錯題本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就是寫的那一遍加深的記憶。
● 再說考后防錯和反思:
實際上,錯題本只是改那些知識性失分。非知識性失分,是應該通過反思來防止的。
學習哥曾有個野路子:積壓好幾天的錯題不改,然后抽出一部分時間,分析出錯的題目:如果有一個或幾個知識點在錯題中反復出現,說明是這個知識點,掌握不牢,就把這個知識點出錯的題目集中整理作為鞏固,并利用其他習題強化。
如果某個知識點出現的分散,一般是非知識性失分,此時只需動手鞏固一下即可。
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發現:越到后期,非知識性失分在錯題中占比越大。此時應著重考慮防錯:
首先,控制速度。我們不必要為了防止出錯而刻意放慢速度,這樣起不到效果,但也不能毫無改變,毛糙依舊。唯一的要求:把題一個字一個字讀完再下筆,這就足夠了。
其次,重視手感。高中的理科在思路上不會太反常規,但是依然可以拉開較大的分差,計算就是個大問題。如果練習不到位,你就可能在思路流暢而準確的情況下憑借全錯的結果得很低的分。所以課內外練習一定要算到底,不怕麻煩,即使在極后期自認為理科無問題也應每天足量練習,且各個題型不可偏廢,方可勝利。
第三,反思。我們可以把常錯點記在錯題本上,也可以采用一定懲罰措施。學習哥在高考前一個月每天統計做過的所有題的出錯情況,將每個題的錯因記錄在一個小本上,晚上睡覺前翻看并自己提出第二天改進期望。
改錯與反思都是老師反復強調的,可總有同學敷衍。但自己的事情,一定馬虎不得!!!
還有190天就要高考了,接下來還有很多考試等著你們,相信每一次考試對你們來講,都是一次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調整的機會。然而,很多問題只有成績不穩定的時候才能顯現出來,所以同學們一定要學會如何正確對待成績不穩定的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