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上高中的孩子來說,每個人的天分沒有太大的差別,之所以造成生存狀態的不同,是因為每個人的理想不同,生活的目的不同,追求的目標不同。如果能確立一個目標,并為之奮斗,天分就能像花朵遇到了陽光雨露一樣含苞待放。
哈佛大學有一個非常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該項調查的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環境等條件都差不多的年輕人。
27%的人,沒有目標;25年后,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他們常常失業,過著朝不保夕的生活。
60%的人,目標模糊;25年后,他們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面。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么特別的成績。
10%的人,有比較清晰的短期目標;25年后,他們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成為各行各業不可缺少的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工程師、高級主管等等。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長期目標;25年來幾乎都不曾更改過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始終朝著同一方向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們幾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成功人士,他們中不乏白手創業者、行業領袖、社會精英。
調查者因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性作用。有了目標,人們才會下定決心攻占事業高地;有了目標,深藏在內心的力量才會找到“用武之地”。若沒有目標,你就無法采取真正的實際行動,自然與成功無緣。
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黃金階段,也是轉型塑性走向未來至關重要的一步。在心理上你們處在人生觀與價值觀等確立的階段。既然選擇了讀高中,就應在這關鍵的黃金期早做準備,為你的大學夢未雨綢繆。如果你對自己所盼望的高考目標沒有清楚的概念,又怎能實現呢?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理想大學是什么,又怎能射中它呢?務必要記得,我們的頭腦得清楚而明確的信號,才能引導我們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孩子參加高考不是短期行為,而是與他未來職業生涯緊密相連。家長要了解自己孩子的性格特點、氣質類型、能力狀況,確定孩子是內向還是外向,是動手能力強還是善于動腦,是適合學習基礎理論將來從事科學研究,還是適合學習應用科學將來直接從事生產或服務等,以此來確定孩子三年后的高考目標。
幫孩子創立參照體系,激活孩子自我設計的欲望。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定位,人生定位很重要的工作是找到一個或幾個理想人格、理想人生的榜樣人物。這個榜樣人物可以是科學家、藝術家等各類名人,也可以是自己身旁的“成功人士”。例如你同事或親戚的孩子,其性格、成績、愛好等與自己的孩子很相似,現在在某某大學學習或在某某單位工作,從而為孩子樹立一個代表,作為模仿和追求的典型目標。
目標猶如燈塔,照亮著你前進的道路,讓你不至于迷失方向;目標猶如號角,催你奮進,讓你不至于偷懶不前、碌碌無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