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生如何認識填報高考志愿的重要性?
考生填報高考志愿是高校招生的重要環節,歷來受到招生管理部門、高等學校和考生及家長的重視。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設置的專業共分工學、理學、農學、醫學、管理學、經濟學、哲學、法學、文學、教育學、歷史學、軍事學12大類,考生填報志愿要從國家和社會需要出發,根據個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實際能力,選擇理想的高校和專業。從高等教育是專業教育的特點出發,對考生各方面的基礎要綜合衡量,對考生個人的興趣愛好和特長要充分重視,對考生本人的專業意向要充分尊重。
考生填報高校志愿是個人興趣愛好和特長的表述,是表達個人專業意愿和選擇理想職業的權利。考生填報的志愿在招生錄取中是招生管理部門網上投檔和高校錄取的重要依據。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十分慎重,要珍惜這一權利。填報志愿又是十分具體細致的事項,志愿填報是否正確、得當,會直接影響到錄取結果。因此,每個考生務必認真、謹慎,切不可草率從事。
二.填志愿前應了解些什么?
1.考生要了解高校的辦學條件和水平。
從學校的隸屬關系來看,有的是國家部委所屬大學、有的是省市所屬大學,由于隸屬關系不同,其經費投入、辦學條件、招生范圍等都有所不同,辦學水平也有所不同。除了看隸屬關系外,還要從一所大學是否是“211工程”學校,是否是“985工程”學校來分析。目前在我國,30多所進入“985工程”高校都是出類拔萃的高校,而進入“211工程”的高校也僅有百所左右。此外,學校的師資水平和重點學科的數量,是學校辦學水平的直接體現。代表師資水平的數據包括院士和大師級人物的數量、作為未來院士預備隊的“長江學者”的數量、博士生導師的數量等等。國家重點學科是經教育部對各個學校相同學科進行嚴格評審,將排名前一、二名的命名為重點學科,由于重點學科周圍必然有一個高水平的相關學科群作支撐,因此,重點學科越多,說明這所學校的辦學水平越高。
2.考生要了解高校各專業的真正內涵。
選擇專業不能僅看哪個專業名字新潮、前衛、好聽,而應該對專業的內涵進行深入了解。在咨詢時一定要認真咨詢專業是研究什么的,學哪些課程,將來在哪些領域就業,以往就業率如何,未來的社會需求怎么樣,招生計劃多少,過去幾年的錄取情況,以及這個專業的歷史沿革,學科水平,所在學科是否具有碩士點和博士點,這個專業有哪些名師等情況。了解這些情況后,才能有針對地選擇專業。
3.考生要了解高校近幾年來的錄取分數線情況。
每個學校每個專業都有一定的分數要求,成績達不到分數線是不能被錄取的。但高校每年的錄取分數線以及各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都不是在錄取前人為劃定的,它是由這所學校在某省(直轄市、自治區)的招生計劃數,該省(直轄市、自治區)報考這所學校的人數以及報考這所學校考生的高考分數等多種因素決定的,是經過招生錄取這一環節自然形成的結果。報考的人數多于計劃數而且成績又高,那么錄取后的最低分數線就會高,反之則相反。因此,以往的錄取分數線情況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4.考生需了解高校錄取的有關政策。
高校每年的招生政策以招生章程的形式向社會發布,填報志愿前,考生要認真了解有關學校的招生章程,對其中錄取規則等核心問題加強研究和咨詢。錄取規則包括對進檔考生的專業安排辦法、接收非第一志愿考生的分數級差、對加分和降低分數要求投檔考生的處理、有無相關科目成績或加試要求等內容,也包括專業培養對外語語種的要求、招收男女生比例、身體健康狀況要求等與錄取相關的要求。
三.高考志愿為什么要分兩次填報?
為了提高志愿的有效率和符合率,使考生在每一批次的錄取率有進一步提高,同時,也為了提高錄取報到率,高考志愿實行分兩次填報的招生辦法。
第一次的志愿填報內容,填報的是提前招生的軍事、師范、公安類等本科志愿,填報時間靠前;第二次的志愿填報內容,填報的是本科志愿,與高職(專科)志愿,填報時間靠后。在填報志愿時,考生可根據自己的成績選擇適合的院校和專業。
四.考生如何根據自身條件選擇學校和專業?
考生在選擇填報志愿時,要實事求是,全面地衡量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水平,按照德智體美諸方面條件恰當地選擇志愿填報。既不要好高騖遠、隨意拔高,以免“一落千丈”,影響自己的錄取;也不要妄自菲薄,一味地求穩,求保險,過分降低自己的志愿要求,這樣對本人學習和國家選才都是不利的。
在衡量自己的實際水平時,在智的方面,除了需要估計自己的高考水平外,也應該綜合估量自己在中學的學習成績,以及個人特長、參加市級以上學科或科技競賽的成績等情況。
在以高考成績為基本依據的前提下,個性特長也是衡量考生實際水平的一個參考依據。比如,一考生在市級以上的計算機比賽中得過獎,那么他如果報考計算機或與計算機相關的專業,就較為有利。
在德育方面,考生在中學的實際表現是通過學校評語等材料來反映的。此外,也要參考中學階段是否已加入共青團,是否擔任過校或班級的學生干部,是否獲得過校級的榮譽稱號,在思想政治品德方面和社會實踐中的表現等等,在衡量自己的實際水平時考慮進去。
在體育方面,首先考生在中學期間體育成績必須及格方能報考。其次考慮本人的體檢情況,根據招生院校及專業對身體狀況的要求,適當地填報志愿。
在衡量自己的實際水平時,切不可只注意高考成績一個因素,而忽視對德智體美各個具體方面的綜合因素。否則,就會造成選報志愿失當。
從以往幾年高校實際錄取的情況來看,有的考生高考分數比較高,而且上了重點院校的錄取投檔線,但由于志愿填得不當,或者志愿填得過高,或者都填一些“熱門”專業,以及體檢上的專業限制等,結果與自己的志愿失之交臂。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一定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全面衡量自己,做到“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五.考生為什么要特別注意填寫好第一志愿院校?
在填報志愿時,選擇好每一批的第一志愿院校是非常重要的。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自主權的擴大,考生的志愿得到進一步尊重,第一志愿的重要性及其作用就顯得非常突出了。當第一志愿生源比較充裕,達到和超過招生計劃時,招生院校就不再錄取第二、三、四志愿的考生。
一般來說,招生院校為了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總是樂意錄取第一志愿的考生。近幾年來,招生高校在本市錄取第一志愿人數占了錄取數相當大的比例,一般情況在85%至90%。其中第一批重點高校錄取第一志愿的人數比例最高,本市高校高達98%以上。考生對自己不能估計過高,也不要估計過低,要恰如其分地慎重選擇符合自己實際情況的高校作為第一志愿填報。
六.如何把握平行志愿?
怎樣才能把握好平行志愿的順序呢?這里,小編給考生和家長們提供往屆幫助考生填報志愿時總結出來的“口訣”供參考。
“沖一沖;穩一穩;保一保;墊一墊”
在平行志愿填報時,首要考慮A志愿,將自己有希望“跳一跳”夠得著的理想院校作為志愿A。在面對A志愿時,考生既要勇于大膽追求,也忌好高騖遠,需根據歷年分數作參考,盡可能填一個可以“沖”的學校,而不是“碰運氣”的學校。
將符合自己成績水平的“對口”院校作為志愿B和C,志愿D填一所“保守”院校,志愿E則填“墊底”院校。
如此一來,志愿中的“跳一跳”“對口”“保守”“墊底”的幾所院校就自然形成了平行志愿中的梯度順序。
這樣既可避免“高分低就”所帶來的后悔莫及,又可避免萬一沒達到“好院校”投檔分數,也有相應院校可讀,而不至于落到較低批次院校甚至落榜。
七.如何正確處理“熱門”和“冷門”專業之間的關系?
各類各個不同層次的高校和專業生源均衡,考生志愿分布合理,對高校招生工作以及今后的培養工作都是十分有利的。同樣也有利于考生的正常錄取,有利于考生進入高校后對所學專業做到力所能及,并發揮出最大的積極性和能動性。但是,在近幾年招生中,也出現有的學校(專業)報考人數過于集中,甚至第一志愿在同批次錄取控制分數線以上的人數竟達計劃招生數的2倍、3倍,乃至5倍之多。有的考生進不了投檔線,志愿浪費的現象自然就不可避免。而有的學校某些專業卻很少有人,甚至無人填報。這樣,國家招生計劃就難以完成。因此,考生選擇志愿時,應適當注意避開一些過分“熱門”的學校(專業),把選擇志愿的面稍微拓寬一點。
隨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科技和人才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競爭中的作用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當然,也有少數專業安排就業比較困難,不那么“熱門”。高校將進一步加快專業結構調整和教學改革,逐步解決這個問題。但目前有些急需人才的專業,由于考生講“實惠”,趕“時髦”,追求經濟回報而被冷落了。而有些“冷門”的專業則變成了“熱門”。某些專業在報考時,考生認為是“冷門”,不大樂意報考,但在畢業就業時卻成了“搶手貨”,不僅研究所、現代大型企業和合資企業都十分歡迎,而且個人收益也相當不錯。
再說“冷門”與“熱門”也是相對的,會隨著經濟發展而變化,有時“冷門”變成了“熱門”,而“熱門”卻變成了“冷門”。因此,關鍵問題不在于專業的“冷”或“熱”,而應重視本人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特別是隨著畢業生就業制度的改革,畢業生進入人才市場,用人單位與畢業生直接見面,雙向選擇,用人單位更注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考生在選擇志愿時眼光要放長遠一些。只要所選的專業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最終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為國家建設出一份力量,個人價值就會得到很好的體現。
就每個考生來說,并非都適合攻讀“熱門”專業,也并非都能在這些“熱門”專業中學有所長。考生只要能發揮自己的專長,掌握“一技之長”,就能體現自身的價值。考生應根據人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實際能力選擇相應的專業,學成之后同樣可以為社會作出貢獻。因此,考生在填報志愿時不必集中在某些“熱門”院校和專業。
八.為什么要認真、慎重地填寫好每一批志愿?
在招生錄取中,每一批高校錄取都是一個相對獨立的階段。一批錄取完成,未錄取考生的電子檔案經整理后重新進入下一批院校錄取投檔,開始新一輪的錄取工作。認真而又慎重地填好每一批的每一個志愿,就能增加自己被挑選和錄取的機會。
九.如何根據招生院校的專業要求填報志愿?
為了滿足高校選拔人才要求,讓考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各校招生專業的要求填報志愿,考生要盡量做到:
1.不要望文生義,而要了解專業目錄及內涵。
2.不要只追熱門,而要因人制宜分析就業前景。
3.不要一廂情愿,而要量力而行、留有余地。
4.不要就專業論專業,而要分析學校的專業競爭力。
5.不要用選學校代替擇專業,而要把握專業錄取辦法。
6.不要看到就是寶,而要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善于思考。
我國大學本科設有12個學科門類: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
每個學科門類下面設有專業大類,專業大類下是各個專業,共469個。其實考生家長所要了解的本科專業都包含在這469個里。在了解某個專業的內涵前,首先要全面了解專業大類以及各大類中有哪些專業,把握專業的整體情況,才能對所選專業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在了解專業大類的基礎上,考生家長還要深入了解各個專業的內涵,不能僅從專業的字面意思揣測專業,也不能道聽途說。所謂專業的內涵,指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培養要求、主干課程、就業及研究領域等。(了解專業內涵可通過高校的招生簡章和學校招生網上關于專業的介紹。) 以往填報志愿時,考生和家長因為不了解錄取規則,不明白專業內涵而報錯志愿的情況屢有發生。
舉個例子,2013年吉林文科考生小林,該生成績非常優秀,預測高考成績在北大清華分數左右,家長道聽途說對平行志愿擔心甚少。報考時家長為了不浪費志愿,在提前批報考了一個中字開頭的院校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殊不知志愿批次錄取的順序和規則,以孩子正常發揮的分數,這樣填報志愿就只能地被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錄取,而與北清失之交臂,在網報即將結束時,小林的家長在新浪高考志愿通(http://zhiyuan.edu.sina.com.cn)求助專家填報志愿(點擊找專家報志愿)

專家通過對比學生成績和各院校錄取匹配情況,參考學生專業意向,結合考生本身性格特點,修改了提前批的院校,最終考生順利被北大工商管理類專業錄取。不知錄取規則,險些高分低就誤了孩子。(有修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