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16年2月28日武漢大學RCCSE中國大學排行榜的出爐,你的學校排第幾,又成為朋友圈的熱門話題。
現在的大學介紹也是做足了排名的生意,一會兒說我們武書連排的全國前十,一會兒我們在泰晤士進了全球前200的……
大家都明白,哪家學校都撿對自己有利的數據說。但國內國外的排行榜那么多
究竟哪家的數據比較可靠呢?堂主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
RCCSE武大排行榜
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剛剛推出的《2016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咨詢報告》,是其連續第13次發布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結果。
今年上榜的前十所高校分別是:
排名 學校
1 北京大學
2 清華大學
3 浙江大學
4 上海交通大學
5 武漢大學
6 復旦大學
7 南京大學
8 吉林大學
9 中山大學
10 華中科技大學
其實武大并不滿足評國內,它還有一個《世界一流大學與科研機構競爭力評價報告》,2015年公布的世界前十位:
排名 學校
1 哈佛大學
2 斯坦福大學
3 華盛頓大學(西雅圖)
4 密歇根大學
5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
6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7 東京大學
8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9 麻省理工學院
10 多倫多大學
堂主小評:
武大的榜,主要看的是學科角度,而看一個學校哪一學科的強弱,最量化的指標是什么呢?對了,論文。學生人數的多寡,和學術大牛的數量則決定一切,綜合性大學相對更亮眼,畢竟人多力量大嘛。
上海交大ARWU
除了武大,中國還有一個“世界大學學術排名”(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英文縮寫 ARWU)。它是中國國家級研究項目,由上海交通大學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研究發布,2003年首次發布。
它與美國US News、英國泰晤士和QS并稱為世界四大大學排名榜。
ARWU評判標準:
(1)教學質量,獲諾貝爾獎與菲爾茲獎的校友數,占10%。
(2)教師質量,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教師數及各學科領域被引用次數最高的科學家數,各占20%。
(3)科研成果,在《Nature》與《Science》上發表論文的折合數及被SCIE與SSCI收錄的論文數量,各占20%。
(4)師均表現,上述五項指標得分的師均值,占10%。
最新的排名是去年8月15日發布的:
3 麻省理工學院
3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5 劍橋大學
6 普林斯頓大學
7 加州理工學院
8 哥倫比亞大學
9 芝加哥大學
10 牛津大學
中國前十:
排名 學校 區間
1 北京大學 101-150
2 上海交通大學 101-150
3 清華大學 101-150
4 浙江大學 101-150
5 復旦大學 151-200
6 中山大學 151-200
7 中國科技大學 151-200
8 北京師范大學 201-300
9 哈爾濱工業大學 201-300
10 華中科技大學 201-300
(100名以后,該排名只有區間,沒有具體排名)
堂主小評:
ARWU的各項標準,可用量化的數字體現,相對客觀。像獲獎教師和論文數,可以聘請學術大牛,或者干脆多校合并,短期數量就可大漲。這也是其最大誘惑力所在,權重占80%的指標,可通過短期動作能快速提升排名。
相比其它三大排名過重的主觀評價比,ARWU的直接和客觀贏得了世界影響力。2005年,ARWU已被英國《經濟學人》稱為“被最為廣泛使用的世界大學排名”。法國也掀起了高校合并的潮流,以改變其院校排名相對靠后的現狀。
US News世界大學排名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 (U.S.News & World Report )一直是最有影響力的美國大學排名之一。原有全美最佳大學和最佳文理學院兩個排行榜。2014年開始發布最佳世界大學排名。
U.S. News評價標準:本科學術聲譽(22.5%)、畢業率和新生返校率(22.5%)、師資力量(22.5%)、新生水平(22.5%)、經濟實力(22.5%)、畢業率表現(22.5%)、校友捐贈(22.5%)等七大部分。
下面是2015年10月的排名榜:
2 麻省理工學院
3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3 斯坦福大學
5 牛津大學
6 劍橋大學
7 加州理工學院
8 加州大學洛杉磯
9 哥倫比亞大學
10 芝加哥大學
中國前十為:
排名 學校 US News世界排名
1 北京大學 (41)
2 清華大學 (59)
3 復旦大學 (96)
4 浙江大學 (106)
5 中國科技大學 (131)
6 上海交通大學 (136)
7 南京大學 (180)
8 中山大學 (198)
9 武漢大學 (251)
10 華中科技大學 (265)
堂主小評:
U.S. News的前十基本被美國學校霸屏,沒辦法,規則制定很適合美國學校的玩法,重視本科和新生,強調經濟實力和校友捐贈。不過,我們要是換個角度來講,US News的評價更重視學生的“用戶體驗”,以及未來的“錢途”,談錢可能略不低調,卻很實在。
泰晤士(The THES)世界大學排名
《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HE),是一份英國出版的高等教育報刊。2009年10月前,泰晤士高等教育一直與QS合作共同發布世界大學排名。之后二者放棄合作,從2010年起各自發布獨立的世界大學排名,路透社(Thomson Reuters) 為其年度世界大學排名的唯一數據提供商。
THE評價標準:(1)同行評議,調查學者與專家對大學的評價,有幾千個樣本,權重40%。(2)雇主評價,會調查上千個國際公司,權重10%。(3)研究產出,十年平均每位教師論文被引用率,權重20%。(4)教學質量,學生教師比,權重20%。(5)國際化,國際教師/全校教師及留學生/全校學生,權重各5%。
2015年世界前十:
2 劍橋大學
3 牛津大學
4 麻省理工學院
5 斯坦福大學
6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7 普林斯頓大學
8 耶魯大學
9 加州理工學院
10 哥倫比亞大學
北大、清華和復旦大學進入前200
堂主小評:
THE的評價標準中,同行評議與雇主評價兩項權重占50%,其本質是聲譽與口碑,這兩者都很難短時間內提升,哪怕砸錢也不行。研究產出取十年平均,也不容易短時間內提升。所以英倫和美帝老校總是牢牢在前,中國高校想在這大躍進,基本沒有可能性。
QS世界大學排名
2009年10月前,QS與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一直共同發布世界大學排名,稱為“THE-QS世界大學排名”;2010年起,二者分道揚鑣,各自發布獨立世界大學排名。而從此之后,由于使用了新的排名指標:
學術聲望占權重的40%,師生比例(20%)、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率(20%)、雇主聲望(10%)、國際學生比例(5%)和國際教師比例(5%)。
1 麻省理工學院
2 哈佛大學
3 劍橋大學
3 斯坦福大學
5 加州理工學院
6 牛津大學
7 倫敦大學學院
8 倫敦帝國學院
9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10 芝加哥大學
2015年國內前十:
排名 學校 QS世界排名
1 清華大學 (25)
2 北京大學 (41)
3 復旦大學 (51)
5 浙江大學 (110)
6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113)
7 南京大學 (130)
8 北京師范大學 (232)
9 武漢大學 (273)
10 南開大學 (277)
堂主小評:
QS排名是世界四大排名中爭議較大的,占其評分標準一半的學術聲望和雇主聲過度依賴于主觀的同行評價,不少學者相繼質疑此排名的科學性。不過國內高校在此排行榜上確屢經大起大落,癥結在其“單位教職的論文引用率”上,為了國際排名也好,國內也罷,論文發表真的很重要,所以也難怪高校職稱一切論文說話。
除了四大國際排名外,國內也有越來越多的機構,開始專注做國內高校的排名。僅舉一例:
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排行榜
自2003年起,一個名叫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大學連續14年發布中國大學排行榜。
《2016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已編制完成,下圖為其前20強:
據其團隊專家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介紹,校友會網評價標準為:
科研方面:除了參考到ISI和ESI等國際權威的論文統計數據外,也結合了教育部和各省市區科技獎勵與社科獎勵。
人才培養:將感動中國人物、全國道德模范、中國慈善榜上榜慈善家等公益慈善人物納入杰出校友指標。
新項目:將“地方重點高校建設計劃和學科建設項目”與“社會捐贈“引入中國大學評價指標體系。
堂主小評:
校友網的評價標準很有中國特色。國際排名中ISI和ESI這種論文數據統計,對很多普通院校來說確實要求過高。而所謂“地方重點高校建設計劃和學科建設項目”,變相意味高校所能贏得的撥款,這對地方院校發展確實至關重要。至于什么幾星級排名,真是閃得不要不要的……
(國內榜單還有很多,但評價標準不詳,茲不贅述)
大學排名榜對大學有參考價值,但不同的大學排名榜,采納的參考資料數據及分析方法均有所不同,就算同一個排名榜的資料搜集方法,衡量指標和比重亦不時有修改,小伙伴看排名時也要留心細節。
大學排名其實很重要,關系到大學能不能招到學生、能不能招到好學生等;對公立大學來說,還關系到對政府科研資金的汲取能力。
榜單的多元也有它的好處,一個指標體系來評斷高校建設確實容易失之于武斷。但一味追求標準的客觀,也會“物化”大學,畢竟誰都不希望好的大學只剩一些沒有感情的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