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報記者從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基礎教育分社了解到,關于中小學生課程教材全面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一事,該出版社2016年11月底就已經接到教育部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相關通知,對教材相關內容進行排查。
文件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對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進行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戰”字樣,改為“十四年抗戰”,并視情況修改與此相關的內容,確保樹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戰概念。
出版社和各學科編寫組根據相關要求、12月底“在中小學教材中落實‘十四年抗戰’概念的有關要求”和部編教材樣張,在排查的基礎上,進行了認真地修改。
截至今年1月初,所有2017年春季使用的基礎教育教材都已經完成了“十四年抗戰”相關內容的修改,并經過教育部的專項審查,進入印刷流程。
那么,為什么是“十四年抗戰”呢?
“八年抗戰”的說法是指從1937年“七七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的8年時間。
而如果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算起至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則為14年時間。
各位同學千萬別記錯!銘記歷史,勿忘國恥!
除了中小學地方課程教材進行全面修改
22017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出爐
2017年增加了新題型
而2018年的高考更是恐怖
數學,語文,文綜,理綜
統統都有新的變化
(哎、幸好已經畢業了,被考卷支配的恐懼)
下面這些將成為高考必考范圍
小法先帶大家看看
篇篇都是重點
六部經典名著 今年高考必考
法制晚報記者從北京教育考試院了解到,在所有學科中變化最大的是語文,其中將《紅樓夢》等6部經典作品納入必考范圍,而至2018年將有12部經典納入必考。
此外,今年高考微寫作又添新類型,可能會讓考生寫贈言。
除英語學科沒有變化外,其他學科考試說明均有變化。如數學學科首次提出對數學文化的考查,文綜的政治學科體現素養導向,理綜也有部分學科的知識點進行了微調。
語文:《紅樓夢》等六經典名著必考
記者了解到,在2016年高考北京卷《考試說明》里,首次增加“經典閱讀篇目例舉”,包括古今中外12部文學和文化經典,分別是:《論語》、《三國演義》、《紅樓夢》、《吶喊》、《邊城》、《四世同堂》、《紅巖》、《平凡的世界》、《雷雨》、《歐也妮·葛朗臺》、《巴黎圣母院》、《老人與?!?。
閱讀經典是目前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早在2015年高考“微寫作”選作題中,就涉及了《三國演義》《平凡的世界》《四世同堂》和《巴黎圣母院》。
2016年上述12部經典閱讀篇目暫沒有列入考生必須作答的范圍,今年的《考試說明》則將其中一半篇目納入了必考,包括《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贰浾吡私猓?018年,12篇經典閱讀篇目將全部納入必考范圍。
《考試說明》要求考生把握作品基本內容、主旨,結合作品相關內容,對人物形象、思想內涵、藝術特色、表現手法等進行理解、分析,還要感悟并評價作品價值、意義。
《考試說明》中的樣題顯示,名著的考查方式多樣。比如閱讀《說起梅花》,文章提到曹雪芹詠梅詩句出于《紅樓夢》中的大觀園詩社,讓考生分析林黛玉、薛寶釵等主要人物特點。還有一道題,考生需結合十七勇士攀登梅里雪山,張海迪在身體難以支撐的情況下仍堅持創作長篇小說等事跡,從《老人與?!贰镀椒驳氖澜纭返让羞x相關人物,分析其精神追求并評價。
此外,今年高考微寫作又添新類型,可能會讓考生寫贈言。前兩年高考微寫作中已出現過寫短信、推薦圖書、短評、詩歌等形式。
記者注意到,有一道題讓考生寫贈言,以“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閑”做開頭,結合《吶喊》《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中某一個人物寫一段贈言,表達對這個人物的敬佩之意。
>>>>
解讀:用自己的體驗和思考讀名著
精華學校語文教研組組長張智欽表示,2017年高考語文對名著的考察點更加細化,包括對文本內查和主旨的理解,還有引導考生關注人物形象塑造和精神內涵。當然,其中最重要的還是需要學生
將自己的思考和體悟融入到閱讀過程中。
“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是它們對當代都有映照性”,張智欽表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多進行思考,以自己的方式“消化”名著。
例如對《紅樓夢》人物進行理解時,對寶玉、寶釵和黛玉是什么樣的性格,要理解并且要思考。
張智欽舉例稱,在今年北京春季語文會考中,就有40至50分的分值是考查《紅樓夢》,其中一道題目就是問學生“寶釵是符合現代要求的理想女生么?”。張智欽認為,要作答這樣的題目,一方面要學生知道寶釵是什么樣的性格,另一方面就是要和當下生活作比照,以自己的生活體驗去理解和思考去閱讀名著。
數學:首次提出對數學文化的考查
數學學科方面,刪去了“幾何證明選講”的內容。這部分內容考查的是初中平面幾何的知識,而高考中幾何的主要知識內容在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中均有體現,不需要再單獨列為專題考查,刪除此項可以減少重復考查,強化學科體系的導向。考試內容刪去“幾何證明選講”模塊并不意味著要削弱對推理論證能力的考查。
記者注意到,在數學學科的“參考樣題”部分替換了三個樣題,其中理科一個、文科兩個。文理科共八個樣題的“說明”部分也作了修改,首次明確提出對數學文化、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與時俱進,體現時代要求,在保持穩定的前提下做好繼承,在體現前瞻性中實踐創新。
>>>>
解讀:多用數學眼光審視生活
精華學校數學教研組組長孫麗強表示,數學學科的變化主要是刪除了“幾何證明選講”這一內容。
“從內容上看,這部分已經在初中時學過”,因此孫麗強認為,刪除后在內容上就避免了重復,是合理的。另外,從能力看,這部分內容考查的是學生的運算求解能力以及推理論證能力,這些能力,在立體幾何和解析幾何中都能夠體現。孫麗強認為,這一內容刪除后,會加大對函數、立體幾何、數列等數學主干知識的考查,尤其是函數知識。
此外,今年《考試說明》里首次明確提出對數學文化、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對此,孫麗強認為對數學文化的考查可能會集中在數學史以及數學發展史上,會以題目背景的方式出現。另外,對于數學中要求對學科核心素養的考查,孫麗強建議考生應該注重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尤其是日常需要多用數學眼光審視生活。
文綜:政治學科體現素養導向
歷史學科,選修模塊“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去掉了歐洲宗教改革和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參考樣題部分,有5道樣題分別以2016年高考試題替代。
政治學科的參考樣題部分,有3道試題更換為2016年的試題,以體現高考的育人功能和積極的價值觀導向作用,體現政治學科高考命題的指導思想與基本理念,體現素養導向。
通過對參考樣題命題立意、材料選擇、情境創設、問題對思維的激發、參考答案設置等方面的解讀,闡釋思想政治學科的關鍵能力和綜合素養的要求,為向新課程標準過渡做準備。
地理學科在考試內容方面,刪除自然地理部分“自然災害與防治”的內容。但新增“自然災害的主要類型、特點及分布”,新條目列于自然地理部分,為二級條目“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的三級子條目。
理綜:部分學科知識點進行微調
今年的物理科目《考試說明》調整知識點和參考樣題,注重考查學科思想及方法。其中,將“表2物理知識內容表”中的“63.自感現象、日光燈、渦流”調整為“63.自感現象、渦流”。市考試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考慮到兩版本教材的不同,人教版教材已沒有日光燈的知識點。另外,從環保節能的角度考慮,日常生活中已很少使用傳統日光燈,代之以LED日光燈,而LED日光燈的原理與傳統日光燈有較大的不同。
物理科目的參考樣題部分,刪除了一些2011年以前的高考題,相應地更新為2016年的高考題。調整后的參考樣題全面展示了物理試卷的命題特色。
化學《考試說明》的知識內容表中,所體現的知識考查內容和能力要求與2016年完全相同。不過參考樣題部分選用的試題總題量有所減少,部分試題做了刪減和替換。替換的2016年高考試題,適當體現與新課改理念的銜接。
生物科目的知識內容表中,對“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技術”的具體步驟作出明確要求,使相關內容的組成更加合理,并與生物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科核心素養的總體目標相適應。修訂后的表述完整地列舉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將原來細目中“工具酶”及2017年《大綱》中“PCR技術”等內容包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