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用圖表形式幫助使用全國卷的省份考生分學科解讀,包括高頻考點分析、典型例題剖析、復習建議及備考策略及資深名師多年教學精華總結,幫同學們為2017年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馬上點標題下“高中政治”關注可獲取更多文章)
2017年高考,各省份的試卷使用情況是怎樣呢?
全國Ⅰ卷地區: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安徽、福建
全國Ⅱ卷地區:甘肅、青海、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寧夏、新疆、西藏、陜西、重慶
全國Ⅲ卷地區:云南、廣西、貴州、四川
自主命題省份 ↓↓
自主命題:江蘇、北京、天津
部分使用全國卷省份 ↓↓
海南省:全國Ⅱ卷(語、數、英) 單獨命題(政、史、地、物、化、生)
山東卷:全國Ⅰ卷(外語、文綜、理綜) 自主命題(語文、文數、理數)
使用新課標Ⅰ卷的省份是人口大省,為了增加高考區分度,新課標Ⅰ卷的難度大于新課標Ⅱ卷。高校下放名額是以省(直轄市)為單位,所以使用新課標Ⅰ卷的考生間的競爭異常激烈。本文用圖表形式幫助使用新課標Ⅰ卷的省份考生分學科解讀,包括高頻考點分析、典型例題剖析、復習建議及備考策略及資深名師多年教學精華總結,幫同學們為2017年高考做好充分的準備。
數 學(文 科)
一、高頻考點分析
由以上柱形圖可知,新課標 I 卷高考文科數學近六年高頻考點為:
1. 函數與導數,立體幾何,圓錐曲線,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數列,年均占比14.45%,12.98%,10.13%,9.44%,6.78%;
2. 統計,概率,不等式與線性規劃,年均占比4-6%;集合與簡易邏輯、復數、算法與框圖,年均考查約5分左右,即一道選/填分值;
3. 最后一道計算題為3選1,10分,可在圓、相似;參數方程、極坐標方程;解絕對值不等式、最值這三道大題中任選其一。
數 學(理 科)
一、高頻考點
由以上柱形圖可以得出,新課標I卷高考理科數學近五年高頻考點為:
1. 圓錐曲線與方程,導數及其應用和概率與統計,三角函數與解三角形,數列,年均占比11.43%,9.36%,7.69%,6.34%;
2. 立體幾何初步/空間向量與立體幾何,占比合計12%左右,也需同學們著重注意;
3. 函數概念與基本初等函數Ⅰ/平面解析幾何初步,推理與證明題,占比4%左右;其余知識點年均占分約為一道選/填題的分值5分;
4. 最后一道計算題為3選1,共10分,可在幾何證明題、坐標系與參數方程、不等式這三道大題中任選其一。
語 文
語文科目課標Ⅰ卷與課標Ⅱ考查形式上和難度差別不大,考題內容選材上有所區別。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更注重體現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和綜合性,優化考查內容,調整選考模塊,全面考查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
1.能力目標設計學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層級的思維能力,如鑒賞評價能力。
2.適度增加閱讀量,考查信息時代和高校人才選拔要求的快速閱讀能力和信息篩選處理能力。
3.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2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要求學生從兩道選考題中選擇1道作答。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取消選考模式,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和“實用類文本閱讀”均作為必考內容。
4.在“古詩文閱讀”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的考查內容。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2011-2016年均是材料作文。
英 語
2017年發布的考試大綱中,未對英語考綱做出修訂。
一、近3年高頻考點分析
1. 2015試題分值
2. 2013年到2015年各類題型的考點分布
2.1 閱讀理解
由上圖可知,近3年英語閱讀理解以細節題和推斷題為主;詞義推測和主旨大意兩類題型考查較少,每年一種題型一道或無。
體裁以記敘文為主,應用文/說明文/議論文基本每年一篇。
● 做題方法:
(1)細節題
①略讀獲取主旨大意;
②寫下信息詞,注意層次結構的詞;
③查讀法(帶著問題找答案);
④細讀。
(2)推斷題
①文章沒有給出明顯的事實和依據,讓你自己根據文章給出事實進行理解、推斷;
②做題方法:可用排除法。
2.2 完形填空
● 考查詞性頻率: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連詞。
● 體裁:
記敘文、議論文、夾敘夾議。其中記敘型完形填空是高考和備考的重點。
2015年選材常用國外網站幾年前的文章、選項表意優先,長短其次。
● 做題技巧:
①首句信息:主旨
②暗示信息:語境
③語篇標志語、邏輯關系詞語
④原詞復現,近義詞語
2.3 語法填空(2014年由單選題變為語法填空)
● 體裁:
短文體,提示詞7個,無提示3個。只填1個詞。
● 如何下手:
(1)分析句子結構;
(2)結合語境;
(3)具體出題形式與答題技巧:
①給出動詞基本形態,填寫詞性詞形轉化(轉為名詞、形容詞),或填寫謂語部分,可能需要填寫兩個或三個詞,或是填寫非謂語動詞;
②給出形容詞,需要填寫比較級、最高級,或詞性詞形轉化,轉化為副詞,或是填寫反義詞(前綴);
③給出副詞,填寫比較級、最高級,或是填寫反義詞;
④有提示詞考查:謂語動詞、非謂語動詞、形容詞、副詞;
⑤無提示詞考查:冠詞、介詞、連詞、代詞。
2.4 短文改錯
上表顯示,近三年全國課標 I卷短文改錯高頻考點為名詞單復數、連詞、冠詞、介詞、形容詞和副詞、動詞時態和代詞。
● 出題遵循11815原則:
“一刪,一填,八改,15個出題點”。難度較低,共8-10個句子,符合每個句子有0-2處錯誤。
下面給同學們列舉近3年短文改錯的實例,幫助同學們練習總結規律:
二、書面表達
● 體裁:
書信體。如邀請函、自薦信、感謝信、道歉信等,并熟悉各種相關的體裁和句式;
● 內容:
體現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主題的題材;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話題,如游覽名勝、民俗節日等;會用英文描寫傳統文化。
● 高分作文的三大要求:
① 內容完整,表達準確
② 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③ 表達正確,語句優美
物 理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1.進一步細化對“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題進行闡釋,明確能力考查的具體要求。
2.優化考試內容。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選修2-2、3-3、3-4和3-5。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選修2-2的內容,將選修3-5的內容列為必考,其余2個選考模塊的內容和范圍都不變,考生從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一、近5年高頻考點分析
1. 試卷結構:
● 8221(3)模式:
8道選擇、2道實驗、2道計算、最后一道3選1模式。
● 選擇(48分):
8個選擇4個必修模塊思路不變,跨模塊題目一般在第18題或21題出現。電磁感應是選擇題的壓軸題。
【14-18】 單選 偏向力、電 (4道)
【19-21】 多選 綜合(4道)
實驗(必出一力一電)(15分)
【22】力學實驗題
【23】電學實驗題
計算(力、電交替)(32分)
【24】必修模塊(靜力學或運動學)
【25】選修模塊(力電磁綜合)
● 選考:
【33/34/35】(15分)
(選修3-3/3-4/3-5每本書出一道)
以湖南省為例,湖南省近5年新課標Ⅰ卷理綜物理不同題型的學生高考的得分情況給大家做一個匯總,希望給別的省份的同學們一個參考,了解同學們的失分點主要在哪里,以幫助自己更好的備考。
● 得分率 = 湖南省學生平均得分/近5年此模塊的總分值,由圖可知:
① 選擇題和第一道實驗題較簡單,得分率50%;
② 第二道實驗題比第一道難度稍大,得分率40%;
③ 兩道計算題第一道和第二道得分率43.5%和18.5%,所以要注意難度梯度合理攻克;
④ 在33/34/35三道選考題目中,得分率分別為20%、39%、43%,也就是選擇第35題的學生得分率最高,但也不能左右同學們選考的具體題目,還以最擅長做為選考。
2. 考點分布:
從近9年新課標Ⅰ卷物理高考各本書考查平均分值可以看出,其中必修Ⅰ和必修3-1考查力度最大,占分最高,其次為必修2,選修三本書每本賦值均為15分。
● 選擇題年年必考的知識點是前4個:
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運動定律、靜電場、物理學史;其次為電磁感應與理想變壓器、交變電流。
二、各本書考查的高頻知識點:
● 必修一:
① 直線運動的規律及運動圖像分析; (以選擇題為主,交替考查)
② 力:共點力,平衡分析;(年年必考)
③ 牛頓第二定律。(年年必考)
● 必修二:
① 曲線運動之拋體運動圓周運動;
② 萬有引力在天體運動中的應用;(高頻考點)
③ 機械能。
● 選修3-1:
① 電場疊加;(高頻考點)
② 恒定電流(電路的動態分析);
③ 帶點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
● 選修3-2:
電磁感應;交流電(高頻考點)。
● 選修3-3:
熱學。
● 選修3-4:
機械振動與機械波,光學,作圖。
● 選修3-5:
動量守恒、原子物理。
● 能力方法:
① 夯實基礎,注重高頻考點:牛頓定律、直線與曲線運動、能量觀點、電場與磁場及磁感應主干知識;
② 需進行方法的強化:整體法、隔離法、極值法、逆向思維法、模型法、數形結合法在物理中的應用;
③ 注重創新,在變壓器和實驗中表現地較多;
④ 綜合性題目,各模塊知識的堆積。
三、各主觀題特點與答題分析
1. 近5年實驗題分析——全國I卷
● 特點:
①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② 力學與電學實驗交替出現;
③ 由“一小加一大”的模式,逐漸兩題分值均衡;
④ 22題力學實驗主要考查:數學應用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素養;
⑤ 23題電學實驗主要考查:電表改裝、電路器材的選擇以及數據的處理;
⑥ 試題分多個層次進行設問,由易至難。
2. 近5年計算題分析——全國I卷
● 特點:
24題(較簡單)—純力學綜合,胡克定律,物體受力平衡,牛頓運動定律;
25題(壓軸題)多過程、多知識點、考查面廣、綜合性強、區分度大的壓軸題。
● 計算題主要考查三種能力:
① 推理能力;
② 分析綜合能力;
③ 應用數學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3. 選做題
【33題】熱學:晶體非晶體;氣態方程;
【34題】振動和波;光學:折射、干涉、衍射;作圖部分:折射定律與全反射定律;
【35題】第1小題光電效應方程,第2小題動量守恒定律。
化 學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4個選考模塊分別為“化學與生活”“化學與技術”“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要求學生從4個選考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化學與生活”和“化學與技術”兩個模塊。考生從“物質結構與性質”和“有機化學基礎”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一、近5年高考化學考點分析
● 必考:必修一、必修二、選修四
● 選考:選修三、選修五任選一題
下面5幅圖分別是每本書各章節內容占比,以期幫助同學們有重點的進行復習:
有機化學、物質結構與元素周期律、化學與生活、實驗綜合、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仍然是占分最多的5個部分(包括選做題在內)。
生 物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1.對能力要求的一些表述進行了調整。例如,將“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科學發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調整成“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有重大影響的、與生命科學相關的突出成就及熱點問題。”
2.在考試大綱中刪去選修1中“植物組織培養”的內容;考試說明選修1中增加“某種微生物數量的測定”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應用”;選修3中“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調整成“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術(含PCR)”。
一、近5年新課標Ⅰ卷生物綜述
1. 試卷結構(總分90):
【6道選擇題】每題6分;
【4道必做簡答題】均為必修內容;
【1道選做題(2選1)】選修1和3;
2. 試題總體評價:總體難度適中
3. 試題總體特點:
① 緊扣教材內容,強化雙基考查;
② 突出主干知識,重視四大能力;
③ 注重知識綜合,把握內在聯系;
④ 突出實驗考查,注重探究能力;
⑤ 突出核心概念,重視語言表達。
4. 詳細分析
① 題圖與文字數目的變化
由上圖可以看出,2011年-2015年的文字數,除2012年外,數量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希望同學們加大生物試題文字閱讀能力的提升。
圖表題是生物考查的重點內容,在生物學考查中占有重中之重的地位,如果同學們不能從圖表中獲取有效信息,就不能從容作答。
表格題每年必考一道,多在大題中體現。
圖題比重最大,12年考查5道,除了15年沒有考到,每年均有大量的圖題,近5年年均3幅圖。
② 新課標全國卷生物分值分布及比例
必修三比最大為40%;其次為必修一27%;必修二17%;選修一/選修三為二選一,占比16.1%。
③ 高考實驗與探究題統計
近5年實驗與探究題的比例越來越大,2015年占比達到28%,也即將近1/3的題目都是實驗題,因此應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一般29、31題都是實驗題或探究題,除此之外,選擇題中5或6題也有可能考查一道實驗題。
二、近5年高頻考點分析
1. 新課標全國卷生物考點分布頻率
如上表所示,其中:
1代表近5年考查幾率為100%,也即年年必考,這些知識點有細胞代謝、遺傳的基本規律、動物生命活動調節、種群和群落;
0.8代表近5年考查幾率為80%,也即5年中考了4年,這些知識點有細胞的分子組成、細胞的物質輸入與輸出、生藥系統及其穩定性;
0.6代表考查了3次,有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基因工程;
其余為考查了兩次和一次的知識點。由此得出高頻考點的考查幾率,同學們一定要把握高頻考點,多做多練,達到牢牢掌握的目的。
2. 近5年各知識點考查分值合計
有的知識點雖然高頻,但是多半考的是客觀題,所以未必占分很高,看看占分最多的知識點有哪些吧:
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種群和群落,細胞代謝,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遺傳的基本規律,基因工程,年均分別14分、10.8分、9.6分、9分、8分、7.8分。
政 治
一、近6年考查高頻考點
1. 全面復習:重者恒重,新增必考
從上圖可以看出,近6年各模塊考查分值中:
經濟和哲學占比最大,年均考查約30分;
其次是政治,24分;
文化考查最少,每年平均15.5分。
2. 各知識點近6年考查頻次
由上圖我們可以看出:《經濟生活》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與哲學》四大模塊中,近6年的高考考查頻次為:
① 意識能動性、物質與意識、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共 52分);實踐、認識、真理(共42分);這兩大考點年年必考;
② 企業、公司(共58分),其中三年都是14分的大題,可見企業經營與國家安定息息相關;
③ 政府的有關知識(共26分);
④ 公民的有關知識,(共 20分);
⑤ 文化的作用(共22分);文化的傳承、繼承、發展、創新(共30分)且以大題為主;
⑥ 普遍聯系(共20分)均為選擇題, 6年中考查了5年;
⑦ 消費,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考查4年(共16分)均為選擇題;
⑧ 其余高頻考點均在3年或3年以下。
歷 史
一、近5年高頻考點
近五年高考歷史全國Ⅰ卷考查的重點一直沒有變化,中國史是考查重點。除去選修題15分,全卷必修題目的85分里,中西分值比逐漸穩定在2:1。三冊必修里政治、經濟是考查重點,文化史的比重在近年有所增加。也就是說,知識分布有側重點的同時在趨漸均衡。
近年來,中國古代和中國近現代考查分值較高,其次是世界近現代和世界當代模塊。
● 選擇題:
【24-27題】均為中國古代史,涉及到了政治、經濟、思想文化三大模塊和專題;
【28-30題】均為中國近代史部分,側重點略有變化。
● 主觀題:
【31題】為當代史;
【32-35題】都是考查世界史部分;
【32題】依然是世界古代史;
【33-35題】考查方向近幾年一致,分別是:近代世界民主政治,近代經濟改革,現代世界經濟。
地 理
2017年考試大綱修訂內容:
現行考試大綱規定的3個選考模塊分別為“旅游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和“環境保護”,要求學生從3個模塊中選擇1個模塊作答。
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刪去“自然災害與防治”模塊。考生從“旅游地理”和“環境保護”模塊中任選1個模塊作答。
一、近6年高頻考點分析
如上圖所示,綜合題考查區域地理問題是今年課標Ⅰ卷的重點和熱點。年均占分46分,應引起同學們的足夠重視,也和當今我們環境污染治理熱點密不可分;
第二大高頻考點為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第三大高頻考點區域可持續發展、大氣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