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為歷史上那些著名的、卓有成就的科學家都是學霸出身?錯了!愛因斯坦、錢偉長、文特爾等人的早年故事可能會讓你跌破眼鏡,這些將使你信心倍增:斯人如此,我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錢偉長
物理考5分的力學家
對,就是那個出生于一個人才輩出的江蘇無錫錢家的著名力學專家。
這個錢家出了多個國學大師,還有錢學森、化學諾貝爾獎得主錢永健,國務院外交部長錢其琛等眾多人才。
但錢偉長小時候卻是一個嚴重的“偏科生”,數理化一塌糊涂,而且家境貧寒,16歲父親就病逝。
成績這么差,家里又沒有錢,怎么還能把書念下去了,還念到了國外了呢?

因為人家出自國學家族,文史特別好,尤其是國學基礎扎實,而且還有一個好叔父。
他的叔父就是國學大師錢穆,父親死后,錢穆扶持他繼續學習。
1931年,錢偉長以物理5分,化學和數學一共考了20分,以中文和歷史兩個100分的成績,進入了清華大學歷史系。
這個數理上極度“瘸腿”的學生,卻在一夜之間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棄文從理。
這個決定緣于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件”。
從收音機里聽到了這個消息后,錢偉長拍案而起,他說:我不讀歷史系了,我要學造飛機大炮,決定要轉學物理系以振興中國的軍力。

學校開始拒絕其轉學要求,后被其誠意打動,答應他試讀一年。
為了能盡早趕上課程,錢偉長早起晚歸,來往于宿舍、教室和圖書館之間,廢寢忘食,極度用功。
他克服了用英語聽課和閱讀的困難,一年后數理課程超過了70分,從此,就邁進了自然科學的大門。
1940年,錢偉長趕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學習,主攻彈性力學,跟隨導師辛吉研究板殼理論,后來成為中國的力學之父,貢獻卓著。
錢偉長的逆襲之道:從物理考5分成為力學之父,再次證明世上無難事,關鍵就看你有多大的決心,錢偉長前輩科學救國的決心成為他逆襲的動力。
愛因斯坦
曾經被學校開除,找不到工作
學過愛因斯坦和三個小板凳故事的,都知道愛因斯坦曾經是一個笨小孩。
據說他三歲才會說話,英語拉丁文一輩子也不怎么樣,拉小提琴就跟鋸木頭差不多......其實還有你不知道的。
13歲時,愛因斯坦舉家遷到了意大利,他一個人在德國慕尼黑上中學。
后因人品有問題,被學校勒令退學開除,原因是他為了不參軍偽造了一份假證明,說身體不行不能服役。
只好投奔父母到了意大利,可意大利中學都不收他這樣的學生,只好又去了瑞士,備考兩年,總算考上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可是名校啊,你倒是好好學呀。他偏不,整天除了琢磨感興趣的理論物理,就是談戀愛翹課。
畢業時他和女友的成績分別是全班倒數第一和第二。
不過愛情倒是修成正果,兩人畢業后就結婚了。

因為畢業成績太差,愛因斯坦找不著好工作,干過很多亂七八糟的工作:氣象臺采集數據員(小學生都會干)、翻一座山去職業學校當代課老師、還差一點就淪落到要挨門挨戶拉小提琴、淪為乞討大軍的一員…..日子那叫一個慘。
然而人家上的是名校,同學都是學霸呀,他的同班同學格羅斯曼看不下去了,決定幫他一把。
羅斯曼利用自己人脈為愛因斯坦量身定制了一個招聘廣告,謀得了一個公務員的職位。

也許是經歷了生活的磨礪,愛因斯坦決定改頭換面,珍惜生活。
在他當上公務員生活有了保障之后的第三年,也就是1905年,他像開了掛似的一連拋出五篇論文。
而且每一篇都是現代物理學史上標志性的成果,這一年也被稱之為物理學史上的奇跡年。
這一年愛因斯坦26歲,為了獎勵他業務時間搞科研、讀博士,領導也給他加了薪。

可是這時候,愛因斯坦已經不滿足于當一個小小的公務員了,他開始向他的理想職業努力——當老師,進入學術圈。
這條路并不順利,他屢試屢敗,屢敗屢試,最終在伯尼爾大學謀得一個編外講師的職位。
然而愛因斯坦實在不是一個好老師,他時常一個人看著黑板發呆,幾分鐘一言不發,然后寫上一行公式又擦掉,又寫上一行公式,底下寫出一個結論,然后轉過身跟學生講:
從這個公式到這個結論,中間有幾步演算呢?我給忘了,不過結論肯定是對的,你們自己回家演算去吧!
就這樣,他的學生一年比一年少,日子煞是難熬。
熬著熬著到了1909年,愛因斯坦在德國參加了一個學術會議,見到了當時物理學界德高望重的一個大師普朗克,他幫助愛因斯坦加入蘇黎世大學物理學系。
從此之后,他就平步青云。
從蘇黎世大學副教授到布拉格大學教研室主任,再到自己的母校蘇黎世聯邦物理系教授,再到德國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再到德國洪德堡大學物理系教授。
總之在歐洲能給到的所有榮譽,都給了愛因斯坦。

老科學家長老們都提攜他這個年輕人,比如馬赫(音速的單位,就是紀念的他)、居里夫人,稱他就是將來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這樣他就進入了科學家的圈子,走向了人生巔峰。
愛因斯坦的逆襲之道:這個曾經的“學渣”,能走上人生巔峰,除了自己的實力,關鍵是有貴人提攜幫助。所以圈子很重要,人脈很重要啊。
文特爾
成績糟糕到退學的科學壞小子
有個美國小男孩文特爾,從小就討厭考試,特別貪玩。
上了中學也是一樣,學習成績糟糕透頂,讓別人傷透了腦筋。
雖然曾經在游泳隊打破過記錄,卻差點因為成績不好而退學。

18歲的時候,文特爾好不容易拿到了中學畢業證書,仍沒有什么理想,成天沉溺于沖浪、賽艇和追妹子。
這種日子在他履行義務參加美國海軍醫療隊之后結束了。
那段日子里,他曾經五天五夜沒有休息,為數千名士兵治療。
戰爭的殘酷深深的印在他的腦海里,讓他意識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人生每一分鐘都應該有所創造,而不是把生命浪費在戰場上。
這個時期他認識了一個大夫,這個大夫跟他說,“戰爭結束之后你一定要去上大學,你給人的感覺就像那些沒受過教育但是天賦很好的人。”
接下來這個學渣的人生就像開了掛一樣。
他離開越南戰場,進入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得到了生物化學學士學位。
然后用三年時間,得到了生理學和醫藥學的博士學位。從進入大學到拿到博士學位只用了6年,并且在校期間就發表了一系列論文。
畢業之后他被安排在醫學院當老師。但是他并不安分。
當時,人類基因組計劃是由美國科學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于1990年正式啟動的。
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和中國等6個國家的頂級科學家共同參與了這一價值達30億美元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按照這個計劃的設想,在2005年,要把人體內約10萬個基因的密碼全部解開,同時繪制出人類基因的圖譜。
但是到1997年,在耗費了巨額資金和一半預定時間之后,多國合作小組僅完成了3%的測序工作。

這時,文特爾創立了塞拉萊基因公司,并對外宣稱:他將在無政府投資條件下比多國合作小組更快完成人類基因組計劃。
這就是著名的“一人挑戰六國科學家”。
手握大量資源的多國合作組一開始沒有把文特爾放在眼里。
但是后來發現文特爾的“散彈法”效率驚人,最終他們在克林頓的撮合下,開始與文特爾合作。
過去7年,完成了3%,用了文特爾的方法后短短三年,就完成了90%,并且在2001年初完成了99%的人類基因組草圖。
文特爾逆襲之路:曾經的學渣,成為了“人造生命之父”,戰爭和對生命的敬畏改變了他的人生。雖然他叛逆,狂妄,被稱為“科學界的壞小子”,但是沒有任何人能否定他的成就,他的成就將深刻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
說到底,學渣逆襲需要機會,更需要的是行動。沒有等出來的輝煌,只拼出來的美麗!現在就開始你的逆襲之路吧,先從閱讀開始,解螺旋后面一篇推文就是幫助你掌握文獻閱讀技巧,走向學霸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