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考試大綱出來了,怎么有的選考的內容變成必考了”“有的選考模塊刪除了,我們還有必要進行復習嗎?”
新修訂的《考試大綱》發生了哪些變化,哪些科目變動較大,為什么要作出這些修訂,教師和考生應該如何調整教學、學習和備考方式?
11月21日下午,記者專訪了省考試局、省教培院相關部門負責人以及各高考學科教研員,為你一一解答。
有人擔心,此次《考試大綱》發布時間倉促、內容調整較大,會不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2017屆學生的高考成績?
對此,省考試局命題與評價處處長蔡親鵬表示,《考試大綱》每年都會作出細微調整,修訂后發布時間約在應屆考生高考的前一年年底或當年年初。相較往年更早向公眾公布,不存在“倉促”一說,考生及老師有充足的準備和應對時間。
“今年的《考試大綱》之所以引起更大關注,是因為各學科特別是語文、物理兩個學科的考試內容發生了較大變化。”
他舉例,語文學科將文學類文本閱讀、實用類文本閱讀設為必考內容,以適應高校對新生基本能力和綜合素質的要求;
此外,《考試大綱》還增加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考核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高考命題的育人功能和積極導向作用。
比如,在語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識的內容,在漢語中增加文言文、傳統節日、民俗等內容,在數學中增加數學文化的內容等等。
“我省將從2017年起實施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預計到2020年基本建立現代教育考試招生制度。這次《考試大綱》的調整很有必要,將為我省順利實施考試招生制度綜合改革架起一座過渡橋梁。”
蔡親鵬強調,教育部重新修訂的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即將發布,新方案、新課標和當前的實驗版本相比,都有了許多新的變化,由此可以預見,針對2020屆考生發布的《考試大綱》還會發生更大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