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兩考
讓考生逐漸擺脫緊張
《關于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的實施意見》,要求我們轉變育人模式。
從單純追求“全面發展”過渡到重點關注“個性成長”。《意見》要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所設定的科目均列入學業水平考試范圍,但在考試成績的呈現形式上,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以等級呈現,其它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這樣的規定既可以保證學生成長基礎非常全面,又保障了學生個性成長所需要的學習時間和機會,避免因全面競爭對學生特長的埋沒。
從費盡心思地“取長補短”轉向專心致志地“揚長避短”。《意見》規定,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選擇。學生可以在完成必修內容的學習,對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有一定了解后確定選考科目。這意味著學生的學習重心不再是如何補救自己的薄弱學科,而是如何充分發揮自己的興趣特長。
從因焦慮而“投機取巧”回歸到求實力而“腳踏實地”。《意見》明確提出“各省(區、市)要積極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以及更換已選考的科目提供機會。”不再一考定終身,意味著學生將逐漸從考試的緊張情緒中解脫出來,腳踏實地提升自身實力顯然比運氣更重要。
—浙江省海寧市高級中學校長周彬
綜合評價
應充分考慮地區差異
綜合素質評價的落實和實施十分具有挑戰性,只有建立一個基于事實、易于使用、具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綜合評價體系,其評價結果才能在高校招生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我認為,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應滿足客觀性、完整性、真實性、適應性等多方面要求。
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應強調基于事實進行評價,滿足客觀性的需要;基于中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和個性培養的各個方面,滿足完整性的需求。由于綜合素質評價是一個持續三年的過程,學校、教師和學生都要參與其中,所以評價體系必須簡單易用,不能過多地增加負擔。
目前基礎教育的發展尚不均衡,為了增加綜合素質評價的適應性,這個系統必須是易變通的,便于不同地區和學校因地制宜,滿足地區差異性的需求。
綜合素質評價一旦被參考,大家最為擔心的就是真實性和公平性。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監督、公示、質疑和審核機制,杜絕弄虛作假行為,確保記錄的真實客觀。
《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已經對關于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作了規定。我們要在具體評價體系的建立中,把握好每個模塊所要記錄的具體內容,確保方案的落地實施。例如身心健康模塊不僅要強調體質健康監測的結果和學生在體育方面的客觀測試成績,更要關注學生在體育鍛煉方面的習慣。
—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殿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