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填寫以下信息,免費郵寄招生簡章!
| 申請人 | * | |
| 聯系電話 | * | |
| 郵寄地址 | * | |
| 身份證號 | * |
陳家林導演在星干線淺談自己多年導演經驗
發(fā)布日期:2012-04-16 10:43:45
市場在變、時代在變、導演必須要適應。不能只懂藝術,也要學習資本運作。
陳家林導演是一位“走龍脈”的導演。原籍河北遵化,老佛爺慈禧陵寢之地;1943年生于南京,孫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tǒng);后來到北京,與毛主席同在一座城市,1965年于電影學院畢業(yè)后分到新京,即現在長春,又到了溥儀居住地,后回到首都北京。
由于所生活的地方大都蘊含著厚重文化底蘊,陳家林執(zhí)導了數量眾多、觀眾耳熟能詳的歷史劇,包括《努爾哈赤》、《唐明皇》、《武則天》、《康熙王 朝》等。然而從20世紀初,他一改往日戲路,進入了現實題材電視劇創(chuàng)作,包括《好男當家》和《喬省長和他的女兒們》等。雖然取得了不俗成績,陳家林表示這 個轉向或多或少是迫于無奈。
在星干線影視專才培訓基地實戰(zhàn)班導演實戰(zhàn)課上,陳家林導演問道:“歷史劇出啥問題了?”
導演是個什么玩意兒?
自從中國有了電視劇,陳家林導演就開始從事這個行業(yè),也因此被尊稱為電視劇業(yè)的“活化石”。為了讓基地學員們更好地掌握電視劇業(yè)的發(fā)展趨勢,他在課堂上將幾十年來電視劇的體制變革以及大事件進行了勾勒。
他點撥課堂上的學員,一定要讓腦子“活”起來, “導演到現場后必須要很快進入角色,不能面露遲疑,要很快讓整個組進入狀態(tài);在現場不要‘怒’、要‘威’;選擇劇本時,也有章法可循,要多壓本子,以保障 東方不亮西方亮。”陳家林以自己特有的嚴肅與幽默傳授著拍攝影視劇的經驗。
當然,課堂上的他還會不失時機地拋出一些問題來“刁難”一下學員們。“現在導演當得有點兒窩囊,一個大腕兒就可以開掉導演。演員酬勞占比之高有 時使整部戲無法正常進行。現在有種說法是有了好故事、大腕兒,就能拍出好片子。究竟是不是這樣?” 圍繞這些影視界的敏感問題,學員都爭相發(fā)表見解。
經過幾十年的經驗積累,陳家林總結了他心目中導演應該具備的七個素質。要有天賦,真正的導演是藝術家而不應該是匠人,能夠通過自己的世界觀認識 事物,將生活折射出來。最主要是要對風格、樣式、格調的把握,掌握總體表演節(jié)奏;要有敏銳的政治嗅覺;富有激情;成為雜家;擁有好的社交網絡;有自己的隊 伍;身體要過得硬。
在整節(jié)課程中,陳家林導演特意強調,對于影視公司來講,優(yōu)秀編劇是重中之重,而且要知道如何掙到錢。目前,影視圈是一盤散沙,將來一定會面臨公 司整合。因此,導演學習經濟課程是必須的,要加強建立和管理公司的能力。導演不能僅僅低頭拉車,僅懂得藝術指導,還要學會如何與資本運作結合起來,否則導 演容易成為井底之蛙,只能嘿呦呦地賣苦力。以前就關注手頭這點錢、用這些錢怎樣拍片子,但是上了課就會發(fā)現天地這么大,開闊了視野,懂得了如何更好地走資 金管理流程。
“有的人用體力賺錢、有的人用腦力掙錢,能夠用錢掙錢的人是高手。如果我要年輕點兒,我也要繼續(xù)上學,沒準兒還會開個公司!”陳家林感慨,市場在變、時代在變、導演必須要適應。這是陳導在星干線影視專才培訓基地第二期實戰(zhàn)班開班時為學生講述的他多年來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