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趙志文
編輯 | 卓越大語文(zysydyw)
不是被貶官,就是奔波在被貶官的路上。
一生有三位深愛他的妻子,卻都死在了他的前面。
他一生坎坷,顛沛流離,卻是北宋第一大文豪。
粉絲上至皇上太后,下到市井百姓,甚至連高麗、遼國、西夏的粉絲都來為他點贊。
他被嫉妒他的小人所陷害,屢屢被發配到遠離京城的地方,但他所到之處,皆有鮮花為他盛開、清風為他送來。
他,就是北宋英才——蘇東坡。
不凡的起點
這位純真的眉州少年,
少有英才氣,英雄心永存。
如果說蘇軾的母親在小小的東坡心里種下了一顆善良、正直、勇敢的種子,那么,他的父親——《三字經》里“蘇老泉、二十七、使發奮、讀書籍”的蘇洵——則忠實地踐行著“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理念,與他的兩個兒子一起讀書學習。這樣的教育成就了一位才華橫溢的天才少年也就不意外了。

重要的轉折
不平則鳴,為百姓和社稷大聲疾呼,
這是他的精神與氣質。
看不慣的事一定要用筆寫出來,這就給了那些小人可乘之機,他們終于抓住機會把他投進了監獄,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蘇東坡在監獄里被關了四個月零二十天,除夕前被放出獄。出了監獄,他用鼻子深深地呼吸了一口新鮮空氣,感覺到微風吹在臉上的快樂,在喜鵲吱吱喳喳啼叫聲中,看見行人在街上騎馬而過。于是他脫口吟誦到:
平生文字為吾累,
此去聲名不厭低。
塞上縱歸他日馬,
城東不斗少年雞。
吟誦完,他哈哈大笑:“我真是不可救藥呀!”
1079年,烏臺詩案后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在黃州。蘇軾筑“東坡雪堂”,自號東坡居士。“文章憎命達”,從此驚艷了中國千年文學史的一代名家“東坡居士”正式登場。從湖州驚變之后,分別在黃州、定州、惠州、儋州度過了艱難的貶謫歲月,直到終老常州。

漂泊的陪伴
多情的他不曾被好運所擁抱,
可是卻從來不缺少真誠的的陪伴。
蘇軾伉儷情深,可是蘇妻王弗紅顏薄命,二十七歲就病逝。蘇軾心痛欲絕,十年青衫,始終深情不渝。
十年后徙密州為官,一夜忽然夢見愛妻,驚醒后便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溫柔貌美、賢惠知禮。東坡每次讀書有忘記的,妻子就在一旁提醒。有妻如此,夫復何求!

看風景的心情
在貶謫的生涯中,他沒有在乎目的地,
而是盡情享受著沿途的風景。
清理西湖時,杭州百姓感念蘇東坡的恩德,湊錢買了豬肉送到府衙中。蘇東坡難以拒絕,就想了個辦法,把肉切成小方塊形狀,用巧妙地方法燒制了這些肉,再分給百姓吃。百姓覺得這些肉很好吃,又是蘇東坡秘法所制,就稱為“東坡肉”。
當西湖遇到蘇東坡,成就了兩處景觀、一道佳肴,還貢獻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等名篇佳句。

“始終對世界保持微笑,不讓殘酷的現實剝奪你的深情。”蘇軾的一生,就是對這句話的最好詮釋。苦難的經歷并沒有將他擊垮,反而成就了中國文學史上最為光彩奪目的東坡居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