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00-24:00
提問人:學生/家長 | 分類:高校招生問答 | 瀏覽:次
2013-05-13 16:03:11航空服務專業課程設是?
回復人:王老師 回復時間:
為適應航空業對人才的需要,許多院校都開設了“航空服務專業”,作為一個新專業,我們必須清楚地認識和分析該專業的辦學特點和優勢,結合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認真分析專業辦學思路,制定合理的課程體系,才能促進該專業健康良性發展。對航空服務專業的辦學思路、課程體系構建,工學結合模式的創建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航空服務;特色建設;專業發展
航空服務是一個涵蓋面比較寬泛的專業,它涉及旅游、酒店、物流、商務、形象設計等專業領域知識,具有很強的應用性。故此,在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今天,它無疑有著強烈的市場吸引力。據統計,我國目前開辦航空服務專業的院校多達百余所,僅武漢地區就有十余所,其中高職就占有7所(湖北省2008年公布的招生信息資料統計),并且還在不斷增加。由此說明,該專業的發展非常迅速,前景十分看好,有著廣泛的社會需求。特別是各大航空公司大規模的招聘人才,更是將航空服務專業人才的培養推向高潮。
1 航空服務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情況分析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社會交往的頻率也在不斷增加,由此對交通運輸的選擇也越來越重視,對航空運輸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對服務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武漢地區作為國內首個航空運輸綜合改革試點,中部經濟的中心、高等教育的密集地區,航空服務專業的規模和水平都需要不斷提升。根據中國民航局測算,“十一五”期間航空運輸年均增長保持在14%左右,為國民經濟增長的1.5倍左右,機隊年增長達到100-150架,到2010年將達到1400-1500架,2020年將達到3000架。機場將由 2005年的133個增到2010年的190個,2020年的230個。目前國際民航平均的人機比是 100 :1 ,而我國民航業平均的人機比是 200 :1 ,這意味著,僅以過去民航水平計算,未來 20 年我國就需要民航類人才 24 萬人,而如果以我國現在的民航水平計算則需要人才 48 萬??梢?,航空企業每年需要航空服務專業人員數以萬計,尤其是既有實際應用技能,又具有一定理論的航空服務人才更加缺乏。這些都為航空服務的發展創造了廣闊的空間。然而,在我們對武漢地區航空企業的走訪調研時發現,目前武漢地區航空業空乘人員中擁有本科學歷者僅占15%左右,大都只是經過三到四個月的“速成”培訓便登機服務,地面服務人員中擁有專業學歷背景者也是甚少。航空企業表示,隨著我國航空業的發展,今后將不再聘用未接受專業院校系統學習與培訓的空乘人員和地勤人員。
武漢商業服務學院的航空服務專業正是適應這個社會潮流于2006年興建的專業。該專業立足于現實,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培養為主線,以社會需求為目標,培養面向21世紀的既懂理論知識,又具有多種技能的創新型、復合型應用人才。本專業在發展中不斷改革創新,面向社會,放眼世界,積極尋求與國際接軌,用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來引導和發展自己,為培養出集理論與實踐于一身、掌握多種先進技術方法的高素質、高質量航空服務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今后,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自身的前進,不斷加強內涵建設,我們可以預見該專業一定會有更加輝煌的發展前景。
2 航空服務專業培養目標及辦學思路的思考
培養目標是教育的起點,也是歸宿,是理論指南,也是質量標準、評估標準。它決定專業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鑒于高職主要是為區域經濟服務的性質,為武漢地區培養合格的航空服務人才是我們辦好該專業的一個基本出發點。目前,隨著航空市場的蓬勃發展,整個航空業自身也將演變成集民航管理、機場物流、機械機務、航空氣象、空中服務、地面服務、流程派簽、票務銷售多元化復式行業。針對武漢地區航空業需求的各類人才,結合我院辦學的實際,我們把培養人才的目標鎖定在空中服務和地面服務兩個方面。即建立航空服務專業和開設航空服務(空乘方向)。按照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制定培養方案。我院2008年航空服務專業教學計劃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有如下規定:本專業培養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文化修養,掌握航空服務職業崗位群工作需要的理論知識,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和航空服務工作技能,能從事機場航站樓內輔助服務、航空業務及航空業相關服務工作的高素質技能性人才。
明確了該專業的培養目標,必將對辦學思路進行思考。我們對新建航空服務專業的辦學思路是:“重積累、創特色、求突破”。 重積累,由于航空服務專業是新開辦的專業,我們在專業建設和發展的每一個環節上都需要積累經驗;創特色,依托我院酒店管理的專業優勢,力求創造出新的專業優勢與特色;求突破,在專業建設、教學研究和工學結合三方面尋求突破,將該專業建設成為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專業??紤]到目前該專業存在的關鍵問題集中在“基礎薄弱,整合不好,實踐不足”三大方面。因此,我們對其提出對癥的解決方案是“二證二結合”:一是引進職業資格證培訓課程的內容,在課程設置和教學實施過程中,以此為目標進行培養,要求學生參加考證,使學生的航空服務基本理論和服務意識增強,從而達到知識積累與服務技能的有機結合;二是建立頂崗實習經歷證的教學管理制度,即根據航空服務專業教學計劃安排,學生經過第三學期的教學頂崗實習和第六學期的畢業頂崗實習的鍛煉,取得相關實習單位簽發的實習經歷證明,使學生的職業經歷和崗位能力得到認可,畢業時能夠順利謀到崗位,實現畢業與就業的零距離,從而達到畢業與就業的有機結合以此形成專業特色。